接着,他又看向李正治和南宫羿、秦国公等人:“然,非常之功,当有非常之赏。若事事拘泥于常例,何以激励后来者?”
李长民沉吟片刻,做出了最终裁决,他一一点名:
“郑光,阵斩敌酋,勇冠三军,功推第一。晋忠勇伯,世袭三代始降,实封五百户,赐金百斤。”
伯爵!这是极高的爵位,文官们脸色一变,但皇帝金口已开,无法再驳。
事实上兵部请赏的是侯爵,皇帝还是被文官集团所影响,还有可能是为了平衡。
“陈靖,力抗强敌,功不可没。擢升为沧澜关副将,加骁骑将军号,赏银五千两,赐田百顷。”
实权副将,加上高级将军号,厚赏,对陈靖来说已是超破格提拔,要知道在京城时他只不过是跟着太子胡闹的公子哥一个小小的都尉,现在刚到沧澜关,可以说是不得了,文官们暗自吸气。
“秦海、陈墨,李远守关有功,擢升为游击将军,赏银三千两。”
“王景初,李开年虽擅离职守离开京城,但也立下大功,功大于过,但不可不罚,提升中郎将,赏银300两。”
这个赏罚对比其他几人的封赏,明显是低了很多很多,毕竟擅离职守离开京城等同逃兵,有这样的封赏也已是李长民法外开恩。
最后,他看向刘安民的名字,语气加重:
“刘安民,智勇双全,奇功盖世。前已擢升忠武将军,今再就不再另外加封!
其所率一百二十金吾卫,全员官升三级,赏银1000两,伤亡者从优抚恤!
所有参与沧澜关之战的将士,一律破格擢升校尉之衔,伤亡者家属从优抚恤!”
这一连串的封赏命令,清晰明确,等级分明。
既大大褒奖了主要功臣,也合理提升了其他将领的地位和赏赐。
它巧妙地绕开了文官在细节上的纠缠,以皇帝的权威直接定调,既满足了武将集团的核心诉求,
也一定程度上照顾了文官“按功行赏”的表面文章,尤其是对士兵封赏,显得不失公允。
“旨意即刻明发,不得再议!” 李长民一锤定音。
“陛下圣明!”南宫羿和武将们轰然应诺,声震殿宇,脸上尽是扬眉吐气的笑容。
文官们则面面相觑,终究不敢再反驳,只得躬身道:“……陛下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