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直接可以在系统那兑换各种技能,比如数学,英语啥的,初级便足以应付高考……
但“扮演”人设这件事,李若荀可是超认真的,“细节”也绝不懈怠!
书桌上是堆积如山的考卷和试题,每一张卷子上都有真实认真做过的痕迹。
复习间歇,换换脑子。
李若荀打开平板电脑,看起黄菀特意为他整理筛选过的各项商业活动,综艺邀约的列表,还有一些待处理的事务。
指尖在屏幕上缓缓滑动,掠过几个光鲜亮丽的快消品牌短期代言。
突然,一个综艺节目的企划案标题勾住了他的视线:
《我这样生活》第二季嘉宾邀约(紧急·S级)。
等等……
这不正是展现那些精心准备的“细节”的绝佳机会吗!
早在之前,他就有想过接一下这样的综艺,可以再度巩固,甚至深化一下自己的人设。
那些不为人知的康复训练细节,与病魔抗争的真实片段,如果通过镜头展现出来,或许更能触动人心,远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有力量。
可惜,当时并没有合适的节目契机,这个念头也只能暂时搁置。
李若荀点开企划案,详细阅读起来。
这是爱视平台旗下的一档观察类慢综艺。
顾名思义,节目以记录艺人日常生活为核心。
试图揭开明星光环下的真实面貌,满足大众对于艺人私生活的窥探欲和好奇心。
因为相对真实的呈现方式,以及对艺人生活细节的捕捉,第一季播出时确实掀起过不小的水花。
收视率和话题度都相当可观,一度成为现象级的综艺爆款。
当时社交媒体上铺天盖地都是关于节目嘉宾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的讨论。
甚至一些嘉宾在节目中无意间展示的小物件,都能迅速成为网络热销同款。
这种接地气的真实感,对于艺人形象的塑造和粉丝黏性的增强,无疑是巨大的。
然而,企划案中也毫不避讳地提到了第二季的窘境。
任何综艺都逃不开嘉宾阵容决定节目热度的铁律。
第一季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几位自带流量和话题度的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