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渐深,城市的喧嚣并未因一首歌的发布而停歇。

但某些角落,某些人的心湖,却被《如果我现在死去》这颗投入的石子,激起了久久不平的涟漪。

并非所有人都是李若荀的粉丝。

对于那些偶然点开这首免费歌曲的路人而言,最初的动机或许只是“听个响”,或者纯粹的好奇。

然而,当那带着几分沙哑,却又异常清澈的嗓音,伴随着骤然爆发的鼓点与失真吉他声浪一同撞入耳膜时,许多人脸上的随意与淡然,渐渐被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所取代。

“我靠!这……这是李若荀?他摇滚玩这么好?”

某位小哥手里的泡面差点惊掉。

他不是什么粉丝,印象中的李若荀,还是那个在舞台上唱跳,眉眼精致得像漫画人物的偶像,通常出现在b站拉跨演技大赏中。

可耳机里传来的,却是如同困兽嘶吼般的宣泄,带着一种决绝的破碎感,悲怆,却又奇异地裹挟着一股不屈的浪漫。

“竟然是摇滚!而且这质量……我踏马直接跪了!编曲牛逼,歌词更是……艹,有点东西!”

另一个房间里,一个留着胡茬,穿着旧T恤的独立音乐人,正对着电脑屏幕喃喃自语。

他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将歌曲拖入音频软件,仔细分析着每一个鼓点,每一段riff。

作为圈内人,他太清楚这样一首作品的含金量,尤其是那份不加修饰的原始情感,让他想起了乐坛摇滚的黄金年代,那些老炮儿们用生命歌唱的姿态。

“很神奇。他唱的是死亡,我却隐隐约约从中感受到一种独特的生命力,是错觉吗?”

一条评论在歌曲下方出现,很快便被无数点赞顶了上去。

“确实。歌词直面终结,旋律却带着不屈的昂扬。总觉得有点向死而生的感觉,嘶,让我再循环几遍品品。”

对于不那么熟悉李若荀过往的路人听众而言,这首歌带来的更多是音乐层面的震撼。

他们或许不了解粉丝心中那份沉甸甸的担忧,也不清楚歌词背后可能潜藏的真实。

但音乐本身的力量是共通的,是能够跨越认知壁垒的。

悲伤,绝望,希冀,叩问,思考,甚至哲学性。

这些复杂的情绪,通过李若荀那略带沙哑却充满爆发力的嗓音,精准地传递到每一个听者的耳中。

有人在深夜的卧室里,摘下耳机,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仿佛刚刚经历了一场灵魂的洗涤。

也有人在拥挤的地铁中,默默地将这首歌加入了单曲循环,车厢的嘈杂似乎都因此而变得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