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混元场论的终极完善

联合科研中心的中央实验室里,全息投影将星核文明的技术日志、光影文明的暗物质观测数据与地球的场力实验记录交织成一片璀璨的数据流。林远舟指尖悬停在虚拟光屏前,口袋里的黑石传来微弱的温热,仿佛在呼应着这些跨越星海的知识共鸣。

“三天了,核心参数始终无法收敛。”苏晚晴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将一杯温热的营养剂推到林远舟手边,“星核文明的‘维度能量方程’与我们的场力计算公式总存在0.3%的偏差,就是这一点点误差,让模型始终无法形成闭环。”

张详前推了推磨得发亮的眼镜,指着光屏上跳动的红色曲线:“问题出在基础认知上。我们的混元场论最初建立在‘空间是能量载体’的假设上,而星核文明的日志明确提出‘空间即能量本身’——这就像用两种不同的语言描述同一件事物,表面相似,内核却天差地别。”

“这正是关键。”林远舟拿起营养剂却没喝,目光紧锁着星核文明技术日志里的螺旋形符号,“当年瑟兰教授教我的‘思维共振’时就说过,宇宙的本质不是‘存在’,而是‘相互作用’。我们之前太执着于量化能量数值,却忽略了文明活动对空间的扰动效应。”

实验室的自动门悄然滑开,伊瑟尔星的凯伦带着透明的量子存储晶块走进来,晶块表面流转的蓝光映亮了他半透明的脸颊:“光影文明传来了最新的暗物质运动轨迹数据,卡拉说这是他们观测十万年积累的核心资料,里面记录了吞噬体从诞生到扩散的完整能量变化曲线。”

他将晶块接入控制台,光屏上立刻浮现出暗物质吞噬体在不同星系环境中的运动模型。张详前突然眼前一亮,快步走到光屏前将这些数据与自己的统一场论公式叠加:“快看!当暗物质吞噬体穿过空间裂隙时,其能量波动频率与我推导的‘空间基波’完全吻合!这证明空间本身存在固有的振动频率,就像琴弦有自己的音高。”

“琴弦?”苏晚晴捕捉到这个关键比喻,立刻调出地球的场力共振实验数据,“如果空间有‘音高’,那文明活动产生的场力就是‘外力扰动’。星核文明强行撕裂空间,相当于用蛮力折断了琴弦,而暗物质吞噬体就是断裂处的‘杂音’。”

林远舟的指尖在光屏上快速滑动,将星核文明的维度穿刺实验数据、光影文明的暗物质观测结果与张详前的统一场论公式逐一对应:“老张的统一场论早就指出,物质、能量、空间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只是表现形式不同。我们之前的混元场论只整合了物质与能量,却漏掉了‘文明活动’这个变量。”

他突然停顿下来,黑石在口袋里骤然升温。林远舟缓缓抬手,在虚拟光屏上勾勒出一个复杂的三维模型:“宇宙空间生态模型,应该包含三个核心维度——空间基底能量、物质形态转化、文明活动负荷。这三者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着宇宙的平衡。”

“文明活动负荷?”凯伦的透明手掌在模型上轻轻划过,“你的意思是,每个文明的技术应用都会像重物一样压在空间上,超过临界值就会导致崩塌?”

“没错。”张详前接过话头,调出星核文明的实验记录,“他们的‘星核熔炉’项目,其文明活动负荷值在第三次实验时突破了临界线,这才引发了空间裂隙。我之前提出的‘空间生态负荷值’概念,正好可以用来量化这个过程。”

苏晚晴立刻开始编写模型算法:“我来构建动态平衡方程,将空间基底能量设为常量,物质形态转化和文明活动负荷设为变量。这样就能计算出不同技术应用对空间生态的具体影响。”

实验室里陷入专注的寂静,只有光屏的嗡鸣和指尖敲击控制台的轻响。三个小时后,苏晚晴突然惊呼出声:“模型收敛了!负荷值计算公式与星核文明的覆灭数据完全匹配!”

全息投影中,一个完美的球形模型缓缓旋转,表面流淌的彩色光线代表着不同的空间能量流动。当输入星核文明的维度穿刺实验参数时,模型表面立刻出现一道黑色裂隙,模拟的暗物质吞噬体从裂隙中涌出,最终将整个球体吞噬——这与光影文明描述的灾难场景如出一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