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银河系文明互助联盟的筹备

联合科研中心的圆形会议厅内,悬浮式全息投影将四方文明的代表身影清晰投射在空间中央,淡蓝色的光晕勾勒出不同种族的轮廓——地球方的林远舟、苏晚晴与陈宇身着深灰色科研制服,胸前别着混元场论的简化符号徽章;伊瑟尔星的凯伦与艾蕾娜保持着星溯者特有的挺拔姿态,半透明水晶皮肤上流转着柔和的淡紫色光纹;星穹文明的代表是议会长老莫拉克,他身后悬浮着三枚用于辅助思维传导的银色圆环,深褐色的眼眸里带着对未知合作的审慎;新星球的代表则是生态学家莉娅,她的袖口别着一片用基因技术培育的荧光树叶,说话时总习惯性地轻触叶片边缘,仿佛在汲取自然的力量。

会议厅中央的全息沙盘正缓缓旋转,呈现出银河系的三维星图,地球、伊瑟尔星、星穹星球与新星球的坐标被红色光点标注,四条淡金色的连线将四点串联,象征着即将建立的文明协作网络。林远舟走上前,指尖在星图上轻轻一点,金色连线随即迸发出细碎的光粒,汇聚成“银河系文明互助联盟”的标题,悬浮在星图上方。

“各位代表,”林远舟的声音通过全息投影传遍会议厅的每个角落,他的目光依次扫过四方代表,语气庄重而恳切,“在暗星组织覆灭、星核文明的悲剧被彻底揭开后,我们四个文明都深刻意识到,宇宙中的技术发展从来不是孤立的道路,过度追求力量而忽视平衡,最终只会走向自我毁灭。今天召开这场筹备会议,就是希望能建立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互助体系,让我们共享科技成果、守护空间生态稳定、共同探索宇宙的真理。”

艾蕾娜轻轻颔首,水晶皮肤的光纹随之明亮了几分,她的声音带着星溯者特有的空灵质感,通过思维共振技术直接传递到每个人的意识中:“林远舟说得没错。伊瑟尔星曾因过度依赖量子重构技术,导致星球核心的空间能量失衡,若不是地球提供的混元场论帮助我们调整能量频率,恐怕早已重蹈星核文明的覆辙。共享科技不是妥协,而是对文明存续的负责。”

莉娅立刻附和,指尖的荧光树叶闪烁着绿色的光芒:“新星球的生态系统曾因星际海盗遗留的场力武器遭到破坏,是星穹文明的空间锚点技术帮我们稳定了大气结构,也是地球的生态修复设备让植被重新焕发生机。我们从合作中获益,自然愿意将本土的‘生物场力共生技术’分享给联盟,这种技术能让植物通过场力感知环境变化,提前预警空间能量波动,或许能为守护空间生态提供新的思路。”

莫拉克却缓缓摇了摇头,身后的银色圆环发出轻微的嗡鸣,他的声音低沉而严肃:“共享科技的初衷值得肯定,但我们必须正视文明间的差议。星穹文明研究空间锚点技术已有三百年,掌握着银河系内最精准的空间坐标数据库;伊瑟尔星的量子重构技术能在0.01秒内完成物质转化;地球的混元场论更是突破了传统物理学的边界。而新星球的技术更多集中在生态领域,与前三者存在明显的技术代差。若简单推行‘平均共享’,是否会让高投入的文明承担更多风险,却只获得不对等的回报?”

这话一出,会议厅内的气氛瞬间变得微妙。陈宇皱起眉头,立刻反驳:“莫拉克长老,技术代差不代表贡献价值的高低。新星球的‘生物场力共生技术’虽然不涉及高深的空间理论,却能在生态监测上发挥关键作用——上个月星穹星球的空间锚点出现能量泄漏时,正是莉娅团队通过荧光植物的场力波动异常,提前12小时发出预警,才避免了锚点崩塌的危机。如果只以技术复杂度衡量贡献,岂不是忽视了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莫拉克沉默片刻,身后的银色圆环转速放缓,语气稍缓:“我并非否定新星球的贡献,只是担心决策机制的公平性。星穹文明在空间技术上投入了数代人的心血,若联盟的重大决策需要全员一致通过,一旦遇到需要快速响应的危机,比如暗星余孽残留的空间塌陷炸弹,可能会因意见分歧错失最佳处理时机。我认为,应该按文明的技术水平分配投票权,技术储备越丰富的文明,投票权重越高,这样才能保证决策的效率与科学性。”

“这绝对不行!”苏晚晴立刻站起身,手中的终端屏幕上弹出地球联合政府的授权文件,“地球主张‘一票否决制’,正是为了避免技术霸权的出现。当年新秩序联盟就是以‘技术领先’为由垄断军事技术,最终引发了全球战争。联盟的核心是互助,不是让某个文明掌控话语权。如果按技术水平分配投票权,新星球永远只能处于被动地位,这与‘共享’的初衷完全相悖。”

凯伦轻轻叹了口气,水晶眼底泛起细碎的光纹:“伊瑟尔星曾经历过议会的激进派专政,深知权力失衡的危害。‘一票否决制’能保障弱势文明的权益,但确实可能影响决策效率;按技术水平分配投票权虽能提高效率,却又容易滋生霸权。或许我们可以寻找一种既能体现公平,又能鼓励贡献的折中方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会议厅内陷入短暂的沉默,只有全息沙盘的星图仍在缓缓旋转。林远舟的目光落在星图上的红色光点上,突然想起瑟兰教授临终前的嘱托——“宇宙文明的发展不是相互征服,而是共生共荣”。他下意识地摸了摸口袋里的黑石,冰凉的触感让他的思绪逐渐清晰,脑海中突然闪过张详前“空间运动规律”理论中的核心观点:“空间本身具有弹性,任何文明对空间能量的利用,都会在宇宙中留下独特的场力波动,这种波动的强度与持续时间,与文明的技术应用深度直接相关。”

“或许我们可以用‘场力波动’来量化贡献度?”林远舟突然开口,手指在全息沙盘上轻轻一划,星图旁立刻弹出一组数据曲线,“张详前的‘空间运动规律’理论提到,每个文明使用场力技术时,都会在宇宙空间中留下独特的场力印记,这种印记的强度、稳定性与应用范围,能直接反映该文明的技术贡献。我们可以建立一套‘场力共振投票法’:首先为每个文明设定基础投票权,保证公平;然后通过专门的场力监测设备,实时记录各文明向联盟共享的技术所产生的场力波动数据——比如地球共享混元场论后,帮助伊瑟尔星修复空间能量失衡时产生的稳定场力,星穹文明共享空间锚点技术时,为新星球稳定大气产生的防护场力,这些都可以转化为‘贡献值’,贡献值越高,临时投票权重就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