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弦三号”停泊在盖亚-4星球的临时着陆点已达七日。这片被命名为“晨光滩”的区域覆盖着泛着银辉的苔藓,远处的环形山在双星照耀下投下狭长的阴影,便携式场力分析仪正不断吐出数据。林远舟蹲在一块嵌着蓝色晶体的岩石前,指尖划过冰凉的表面,身后传来陈宇的脚步声。
“所有设备检查完毕,改良型场力防护服能抵御中等强度的电磁干扰,物资储备足够支撑十天深入探索。”陈宇的机械义眼扫过全息清单,金属指节敲了敲手腕上的通讯器,“苏博士在轨道空间站同步监测我们的生命体征,艾蕾娜的星核水晶也调试好了谐振频率。”
林远舟起身时,颈间挂着的黑色黑石微微发热——这是他八岁那年在山村得到的信物,自抵达盖亚-4后就持续散发着微弱的能量波动。“张教授的《统一场论延伸》里提到,行星内核的场力频率会直接影响地表生物的演化。晨光滩的场力波稳定在2.1赫兹,但内陆山区的探测数据显示有异常峰值,我们得去看看。”
艾蕾娜提着星溯者的便携探测仪走来,半透明的皮肤折射出苔藓的银光:“我的水晶能感知到十公里内的能量流动,刚才探测到东北方向有规律的场力脉冲,不像自然形成的地质活动。”她将水晶贴近黑石,两者同时发出细碎的嗡鸣,“它们的频率在共鸣,这颗星球或许藏着与星溯者文明相关的秘密。”
三人登上改装过的全地形探测车,车身覆盖的场力护盾在行驶中激起淡淡的能量涟漪。车窗外的景象逐渐变化,银辉苔藓消失在身后,取而代之的是暗红色的岩层,地表裂开深不见底的沟壑,空气中弥漫着带着金属味的雾气。
“场力频率开始波动了,3.7到4.2赫兹之间跳跃。”苏晚晴的声音从通讯器传来,带着电流杂音,“远舟,注意设备稳定性,这种波动很可能干扰导航系统。”
林远舟盯着仪表盘:“启动张教授的‘场力锚定算法’,用固定频率的脉冲信号校准方向。陈宇,把探测车的护盾能量调到最大,我总觉得这地方不对劲。”
话音刚落,探测车突然剧烈颠簸,仪表盘上的指针疯狂转动,场力护盾发出刺耳的警报声。陈宇猛地踩下刹车,车胎在岩石上划出火星:“是强电磁场干扰!强度超过10特斯拉,我们的设备快撑不住了!”
艾蕾娜的星核水晶突然变得滚烫,她急忙将水晶从探测仪上取下:“是生物发出的!就在前方的峡谷里!”
三人下车后,立刻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峡谷深处盘踞着一头形似巨蜥的生物,体长足有二十米,背部覆盖着层层叠叠的菱形鳞片,鳞片缝隙中不断渗出淡紫色的黏液,每一次呼吸都能引发空气中的场力波动。当它转动琥珀色的眼睛看向探测车时,林远舟手腕上的通讯器直接黑屏。
“这东西的鳞片能释放定向电磁场。”陈宇迅速检查设备,眉头紧锁,“场力分析仪彻底失灵,导航系统也崩溃了。张教授的理论里提到过类似的生物场效应,但强度从未有过记载。”
艾蕾娜将星核水晶举到眼前,水晶表面浮现出复杂的波纹:“它在通过场力波感知我们!鳞片的振动频率和刚才探测到的脉冲完全一致,这是它的‘语言’。”
巨蜥突然发出低沉的嘶吼,尾部猛地扫向一旁的岩层,岩石瞬间碎裂成粉末。林远舟拉着两人躲到探测车后,看着飞溅的碎石皱眉:“它把我们当成威胁了。普通武器对这种生物没用,场力脉冲枪的能量可能会刺激它变得更狂暴。”
“等等,张教授在《统一场论》里说过,生物场力具有‘频率亲和性’。”苏晚晴的声音突然从备用通讯器传来,信号断断续续,“每种生物都有独特的‘舒适频率’,如果能找到这个频率,就能建立沟通……或者至少让它放松警惕。”
林远舟立刻想起十三岁那年在急救室的经历,那些光点生物正是用特定频率的意识波与他交流。“艾蕾娜,用你的水晶记录它鳞片的振动频率,陈宇,把备用探测仪的频率调节模块拆下来,我们需要制作一个临时的频率共鸣器。”
两人立刻行动。艾蕾娜屏息凝神,星核水晶将巨蜥的场力波动转化为可视化的波形,投射在地面上;陈宇则飞快地拆解设备,用导线将调节模块与黑石连接——自从黑石在盖亚-4产生共鸣后,它能精准地放大特定频率的场力波。
“它的基础频率是4.1赫兹,但每片鳞片的振动都有细微差异。”艾蕾娜指着地面上的波形,“腹部的鳞片频率最低,只有3.8赫兹,那可能是它的感知弱点。”
林远舟调整着调节模块的旋钮:“张教授说过,生物场的核心频率通常与生殖或呼吸相关,腹部作为要害区域,频率稳定性最高。我们试试用3.8赫兹的脉冲波回应它。”
当他按下启动键时,黑石突然发出柔和的蓝光,一道淡紫色的场力波朝着巨蜥扩散而去。巨蜥的动作明显一顿,琥珀色的眼睛盯着黑石,嘶吼声逐渐降低,尾部也缓缓放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有效果!”陈宇惊喜地说道,“它的鳞片振动频率开始向3.8赫兹靠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