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许都暗流

魏砥 柯哀的罐头 1650 字 11天前

---

马车驶过颍川熟悉的土地,最终停在了许都巍峨的城门下。相较于邺城的宏阔与尚武之气,许都更多了几分帝都的庄重与压抑。高耸的宫墙,林立的署衙,往来官吏脸上那种谨慎而公式化的表情,无不昭示着这里是一切规则与权力的中心,也是无数隐秘交锋的战场。

陈暮持任命文书,通过层层核查,终于踏入尚书台所在的区域。这里的气氛更为凝滞,连空气都仿佛带着纸张与墨锭混合的、陈旧而权威的气息。他被引至一处僻静的厢房,作为暂时的值房。房间狭小,陈设简单,与他在邺城的署衙相比,可谓天壤之别。这是一种无形的下马威,抑或是此地本就如此?

他刚刚安顿下来,还未来得及熟悉环境,一名身着低级官服、面色谨慎的年轻书佐便敲门而入,恭敬地呈上一摞待处理的文书:“陈侍郎,这些是近日积压的部分奏章抄副,崔尚书令吩咐,请您先熟悉起来。”

崔尚书令?应是崔琰之兄崔林。陈暮不动声色地接过,道了声谢。那书佐却并未立刻离开,而是压低声音,飞快地说了一句:“徐员外郎让小的转告,他已备下薄酒,为侍郎接风,酉时三刻,老地方。”说完,便躬身退了出去,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

徐元(元直)!他果然已知自己到来,并且如此急切地相约。陈暮心中微暖,但更多的却是警惕。在这许都,连传递一句普通的邀约,都需如此隐秘吗?

所谓“老地方”,是许都城南一间不起眼的小酒肆,当年陈暮在许都任职时,便常与徐元在此小酌。酉时三刻,华灯初上,陈暮换了一身常服,悄然来到此处。

酒肆依旧喧闹,三教九流混杂,反而成了最好的掩护。在角落的雅座,他见到了早已等候在此的徐元。不过一年未见,徐元眉宇间却添了许多风霜与忧色,原本洒脱不羁的气质,也收敛了不少。

“明远!”徐元看到他,眼中闪过激动,连忙招手让他坐下,亲自为他斟满一杯酒,“一路辛苦!终于把你盼来了!”他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

“元直兄,别来无恙。”陈暮举杯,两人对饮一杯,一切尽在不言中。

几杯酒下肚,徐元脸上的笑容渐渐隐去,他警惕地看了看四周,身体前倾,声音压得极低:“明远,此地非比邺城,一言一行,皆需慎之又慎。你可知,你人还未到,弹劾你的奏疏,已经递上去了!”

陈暮端着酒杯的手微微一滞:“弹劾我?所为何事?”

“还能为何?”徐元冷笑,“翻你在颍川的旧账!说你早年与某些‘诽谤朝政’的隐士往来密切,其心可疑!又暗示你与邺城甄府、沮鹄之案牵扯过深,处理或有不当之处……总之,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这是有人不想让你在尚书台站稳脚跟,想先给你个下马威,甚至将你逐出许都!”

陈暮沉默。果然如徐元之前信中所料。他初来乍到,便已成某些人的眼中钉。

“是何人所为?”陈暮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