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县委书记的关注: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第204章:县委书记的关注: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清风厅内的空气,因为钱东来的不请自来,而变得黏稠。

周建国感觉自己像是被扔进了一锅温水里的青蛙,水温正在被钱东来脸上那热络的笑容,一点点地加热,而他连跳出去的力气都没有。

完了。

这是周建国脑子里唯一的念头。

对方不是来搅局的,是来掀桌的。他不仅提前跟裁判通了气,现在更是直接坐到了裁判身边,就差把“我们是自己人”这几个字刻在脸上了。

张怀德的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一下。他不喜欢这种自来熟的江湖气,尤其是在讨论专业问题的时候。他看了一眼林枫,又看了一眼坐立不安的周建国,眼神里的审视多于好奇,疏离多于热情。

“张总工,周主任,都别站着,快请坐。”林枫仿佛没有察觉到这暗流涌动的气氛,他自然地拉开主位旁的椅子,请张怀德入座,又示意钱东来坐在对面。

这一手,让周建国稍稍定神。林枫没有因为钱东来的出现而乱了阵脚,反而像个真正的主人,安排着所有人的位置。

钱东来大大咧咧地坐下,笑着对张怀德说:“大哥,你看看,我就说巧不巧。我约你吃饭,林县长也约你吃饭,这说明什么?说明咱们清源县上下,都盼着您这位大神来指导工作啊!”

他一口一个“大哥”,叫得亲热,却成功地将林枫的“邀请”,矮化成了和自己一样的“约饭”,顺便把自己拔高到了能代表“清源县”的层次。

张怀德不置可否,只是端起服务员刚倒上的茶水,轻轻吹了吹。

“点菜吧。”林枫将菜单递给张怀德。

张怀德摆摆手:“我不挑,你们本地有什么特色,就上什么。”

钱东来立刻抢过话头,对服务员说:“把你们这儿最贵的都上来,什么东星斑、象拔蚌,今天我做东,给张大哥接风!”

服务员正要应下,林枫却开口了。

“不用那么麻烦。”他对着服务员笑了笑,“就上你们的几道看家菜。一个‘将军过桥豆腐’,一个‘书院扒鸡’,再来个‘老街锅贴’,汤就上‘状元及第汤’。素菜看着配两个就行。”

服务员愣了一下,这些菜,都是本地的土菜,价格便宜得很。

钱东来笑了,镜片后的眼睛里闪着精明的光:“林县长,这可太简慢了。张大哥难得来一趟,咱们不能这么小气吧?”

“钱总有所不知。”林枫不急不缓地解释,“张总工是规划专家,最重‘风土人情’。这几道菜,每一道背后,都有一个清源县的老故事。比如这‘将军过桥豆腐’,传说是当年一位将军被困清源,百姓用最简单的豆腐,做出了肉的味道,为他送行。这菜里,有清源人的情义和智慧。”

他看向张怀德:“我们搞文化保护,如果连自己脚下这片土地的故事都讲不出来,那还谈什么规划呢?张总工,您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张怀德端着茶杯的手停在半空,他抬眼,第一次正经地打量起眼前这个年轻人。

钱东来的笑容僵了一下。他发现自己一拳打在了棉花上,对方不仅没被他“豪气”的比下去,反而借着几道土菜,不动声色地把话题拉回了“文化”和“故事”的主场,还顺便挠了张怀德一下痒处。

周建国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心里直呼高明。这饭还没吃,第一回合的交锋,林枫已经赢了。

菜很快上齐。

钱东来显然不想再给林枫见缝插针的机会,他主动挑起话头,大谈特谈鸿远集团在全国各地的成功案例,嘴里不断蹦出“投资回报率”、“坪效”、“现金流”等词汇。

“张大哥,您是知道的,我们鸿远做项目,最讲究的就是一个‘稳’字。情怀不能当饭吃,最终还是要落到税收和就业上。林县长那个方案,想法很好,很有诗意,但太理想化了。一个项目几百个手工艺人,管理成本多高?实景演艺,万一市场不买账,每天的亏损谁来承担?这些都是问题。”

他一边说,一边观察着张怀德的表情,见他没什么反应,便愈发大胆。

“说白了,他那个就是个学生作品,看着好看,但脆弱得很,一碰就碎。我们这个,才是经过市场千锤百炼的成熟产品。大哥您帮我评评理,是不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