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工程行聚 匠心如磐

正月初三,西安城中的年味依旧浓郁,但相较于前两日走亲访友的喧嚣,街面上更多了几分务实的气息。

不少商铺已然开张,伙计们打着哈欠卸下门板,准备迎接新年的第一批主顾。

空气中除了残留的硝烟味,也开始混杂起炊烟与早点摊的香气。

奕帆一早便起身,用罢王氏准备的简单早膳,便唤上李达,又特意去隔壁邀了吴荣,再派人请了付刚。

四人汇合后,便一同朝着城西的工程行总部行去。

“四弟,今日去工程行,可是要商议开春后的活计?”

吴荣穿着一身利落的棉袍,边走边问。

奕帆点头,呵出一口白气道:“正是。

大哥,付大哥,工程行乃我等根基所在,去岁成绩斐然,离不开陈师傅和诸位匠人弟兄的辛勤。

新年伊始,当去探望,一则拜年,二则鼓舞士气,三则也听听他们有何难处。”

付刚声若洪钟,笑道:“哈哈,还是二弟想得周到!

那帮老伙计,听说你要去,定要乐得合不拢嘴!

咱们工程行的规矩和待遇,在西安城可是独一份,兄弟们干劲足着呢!”

李达在一旁插嘴,带着与有荣焉的得意道:“那是!公子仁义,给的工钱高,年节还有厚赏。

我听说不少匠人以前在别家做活,年景不好时,连饭都吃不饱,如今在咱们这儿,不仅吃饱穿暖,每月还能攒下不少银子娶媳妇哩!”

说说笑笑间,已来到了工程行大院。

但见院门大开,门口贴着崭新的春联,笔力遒劲,写着:“斧凿声声开新宇,匠心片片筑华堂”,横批“精益求精”。

院内,虽因年节未曾开工,却打扫得干干净净,百余名未曾回家过年的泥瓦匠、木匠们正三五成群地聚在向阳的墙根下,晒着冬日难得的暖阳,闲聊说笑,气氛轻松而融洽。

不知是谁眼尖,喊了一声,道:“总镖头!吴总管!付大爷来了!”

霎时间,如同平静的湖面投入了一块巨石,所有匠人都站了起来,目光齐刷刷地投向门口,脸上瞬间绽放出惊喜、激动乃至有些局促的笑容。

他们纷纷拍打掉身上的尘土,整理着本就干净的号衣,快步迎了上来。

“总镖头!”

“吴大爷!”

“付头儿!”

“给东家拜年了!”

问候声此起彼伏,充满了真挚的热情。

奕帆面带温和的笑容,抱拳环施一礼,朗声道:“诸位兄弟,新春大吉!

奕某给大家拜年了!”

“总镖头新春吉庆!”众人齐声回应,声震院落。

奕帆走上前,与迎在最前面的陈师傅及其徒弟小马、小何、小施等人亲切地握手、拍肩,又走向那些围拢过来的匠人们,与他们一一交谈。

“张老哥,年过得可好?家里孩子都回来了吧?”

“王兄弟,听说你年前刚添了个大胖小子,恭喜啊!”

“李大叔,你这气色可比去年好多了!”

他竟能准确地叫出许多老匠人的姓氏,甚至记得他们家中些许情况。

这番细致入微的关怀,让这些平日里与砖石灰泥打交道的汉子们激动得不知如何是好,只能搓着手,憨厚地笑着,连连道:“好!好!托东家的福,都好!”

一位头发花白、脸上布满风霜皱纹的老匠人,姓赵,激动得眼眶都有些湿润,他挤到前面,声音带着哽咽道:“东家!小老儿……小老儿活了五十多年,在不少东家手下做过活,从没遇到过像您这样的东家啊!”

他伸出粗糙布满老茧的手,道:“以前,年景不好的时候,别说工钱,能混口稀粥吊着命就不错了!

冬天冻得手脚生疮,也没人管。

可自从跟了您,每月稳稳的四两银子,吃得饱,穿得暖,住的工棚也干净暖和!

除夕那天,还发了二两银子的红封!

这……这真是……真是做梦都不敢想的好日子啊!”

他这番话,顿时引起了众多匠人的共鸣。

“是啊!赵老哥说得对!”

“东家仁义!”

“跟着东家干,心里踏实,有奔头!”

“俺娘说了,让俺死心塌地跟着奕东家,准没错!”

众人七嘴八舌,抒发着内心的感激,场面热烈而感人。

吴荣和付刚在一旁看着,相视一笑,心中亦是感慨。

付刚低声道:“二弟这一手‘收买人心’,真是做到骨子里去了。

瞧瞧这帮老伙计,怕是现在你让他们去跳火坑,他们都心甘情愿。”

吴荣抚须点头,眼中满是欣慰道:“四弟待人以诚,并非权术。

他将心比心,自然能换得众人真心拥戴。此乃我等基业能稳固发展之根本。”

奕帆听着众人质朴而真诚的话语,心中亦是暖流涌动。

他抬手虚按,待众人安静下来,才朗声道:“诸位兄弟言重了!

奕某何德何能,不过是尽了东家本分罢了。

工程行能有今日之气象,在西安城打出名头,靠的是诸位兄弟过硬的手艺,吃苦耐劳的精神,还有陈师傅的悉心指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是诸位兄弟用一砖一瓦,用汗水和匠心,铸就了工程行的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