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轮子碾过石板路,发出规律的响声。艾琳坐在车厢里,手边放着刚批完的边境哨报。她把文件合上,放在一旁的木匣中。车外传来换岗士兵的脚步声,整齐划一。
回到书房后,她立刻叫来书记官。桌上已经堆了几份待审的公文。她先拿起一份青鸾班试用期人员履职报告翻看。纸页翻到中间,一个名字让她停了下来——伊森·维兰。
这个名字她记得。在上次全国选拔终试时,他的策论写得最实。没有空话,全是具体数据和地方治理案例。当时她就在名册上画了圈。
报告里提到,伊森被派往西岭郡实习不到十天,就主动整理出当地赋税登记流程中的七处重复环节。他还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议合并三个分散的税吏衙门,统一办理登记、申报和差役调配。
艾琳把提案抽出来细读。方案列得很清楚。每一步改动都有依据,还附了两个小村镇的试点记录。办事时间从平均三天缩短到半天,百姓满意度提升明显。
第二天上午,她在偏殿召见两名资深文官。三人围坐在长桌前,逐条讨论这份提案。
“如果把三处衙门合成一处,权力会不会太大?”一位老臣问。
“他在方案里写了,所有审批必须双人核对,每月上报流水账目。”艾琳答,“而且每个镇都设监督员,由百姓推选。”
“百姓准备材料的时间够吗?以前可以分几天办,现在要一次交齐。”
“他做了测算。”艾琳翻开附录,“九成以上的材料都能在一天内备齐。剩下的是特殊情况,允许延期五日。”
两人再无异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