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琳放下笔,手腕酸胀。她没有抬头看窗外,只是伸手摸了摸桌角那叠刚批完的师资名单。纸页边缘有些粗糙,被炭笔磨出了细毛。她把名单推到一边,站起身,披上外袍。
天还没亮透,东殿的门已经打开。考官寅站在廊下,手里捧着一个密封的木盒。他看见艾琳出来,立刻走上前。
“试题都封好了。”寅说,“按您定的规矩,每人一卷,匿名编号。”
艾琳点头。她接过木盒,亲自送到考务堂内间。四个书记兵已经在里面等候,每人面前摆着一张空案。艾琳把盒子放在中央桌上,取出一把铜锁,将盒子重新锁进柜中。
“等考生入场后,由寅亲手开封。”她说,“阅卷期间,任何人不得进出此堂。近卫军已在门外列队。”
寅应了一声,转身去检查外厅布置。艾琳没走,站在窗边看着外面的广场。天色由暗转灰,一队队年轻男子陆续从宫门进入。他们穿着粗布衣或旧皮甲,有人背着包袱,有人手里攥着一支炭笔。
这些人是各地推选出来的年轻人。有的是退伍士兵,有的是村中学徒,也有商人家的孩子。他们不靠家族背景,只凭报名文书通过初审。
第一批一百人,在卯时三刻准时入厅。寅站在高台前,宣读考试规则。声音平稳,一字不落。
“第一场,识字断句。限时两柱香。写完交卷,不得拖延。”
考生们低头落座。每张桌上都放着编号牌和空白纸卷。书记兵分发试题,动作整齐。
艾琳没有留在考务堂。她去了东殿偏室,那里有一面墙挂着全境地图。她盯着北三郡的位置看了一会儿,转身坐下。桌上摆着一份新拟的《官员任用条例》草案。她开始逐条核对。
半个时辰后,第一个考生交卷。书记兵接过试卷,立刻在封面盖上“已收”印,送入内间密封箱。
考试进行到第二场时,一名官员匆匆赶来。他站在门口,语气有些急。
“几位老臣派人来说,想看看考题难易。”
艾琳抬头:“谁派来的?”
“说是……关心国事。”
“那就告诉他们,考试结束前,连我都没看过试题内容。”艾琳站起身,“从今天起,所有空缺职位,包括税吏、文书、工务协理,全部从此榜择优补入。不是父辈有功,就能直接授职。”
那人张了张嘴,还想说什么。
“你回去传话。”艾琳看着他,“笔下无真知者,不得入朝议事。这是命令,不是商量。”
官员低头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