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筹备物资与情报收集

艾琳把油灯熄灭,屋里的黑暗立刻涌了上来。她没有动,坐在木椅上等了几秒,直到眼睛适应了黑。窗外的哨声又响了一次,两短一长,是换岗的信号。她站起身,披上外衣,推门出去。

风比刚才冷了些。她沿着坡路往下走,脚步很轻。工坊区还亮着一点火光,铁匠炉盖着灰,但余温还在。她伸手探了探,热度足够,明天能开工。她记在心里,转身朝晒谷场走去。

天还没亮,晒谷场空荡荡的。她站在中央,等了不到一刻钟,张氏第一个到,手里拿着记录本。接着是老陶匠、运输队的队长、两个负责青贮窖的青年,还有三个老农。人都齐了,她开口说:“昨晚我说的那块地,不是梦话。”

众人安静听着。

“一百亩黑土田,要是种上了,我们冬天就不靠别人送盐送粮。渔村卡我们一次,我们就得低头一次。但现在,我们可以自己走新路。”她说完,从袖子里拿出一张折好的羊皮纸,摊在石台上。

地图上的“黑土原”被圈了出来。

“第一步,查清楚那里什么情况。谁去,怎么去,不能让人看出目的。”她看着运输队的青年,“你上次扮柴贩进林子,回来没出事,这次还能走这条路吗?”

青年点头:“能。樵夫老陈认得我,他说石堡南门每天辰时开,运柴车可以进去。守卫懒散,点个数就放行。”

“好。”艾琳说,“你明天就去,带上十捆柴,顺便问老陈,小爵爷多久出门一次,百姓有没有怨言。”

她转向老农:“你儿子昨天说要放羊,能不能绕到洼地边上?别进林子深处,只看地形,记水源从哪来,旱季有没有断流。”

老农应下:“他今天就能走。”

“还有两位识字的妇女。”艾琳看向角落里的李嫂和另一个中年女人,“你们去北岭采药草,找当地农户说话。问他们三年没交税,日子是不是好过些,有没有人想反抗哈德森家。记住,不许提我们村,不许说种地的事,就说你们是走亲戚路过。”

两人点头记下。

“所有人带口信,统一送到渔村中转站,由那边的人转回来。不准用名字,只用代号。柴贩是‘火’,放羊的是‘草’,采药的是‘根’。”

没人提问。

艾琳继续说:“第二件事,物资准备。粮食要存,但不能一下子收太多,免得市面紧张。从今天起,按‘冬汛预案’走——每户交十斤余粮进公仓,记双工分,随时可换。密封瓶多做腌菜,减少鲜食消耗。”

记账员翻开本子开始登记。

“武器方面,不打刀剑。”她走到铁匠铺门口,拿起一把锄头,“加固手柄,加宽刃口,能当工具也能防身。木矛也做一批,削尖头,泡桐油防裂。这些交给夜间轮值的民兵练手,对外说是防野猪。”

铁匠点头:“炉子今晚就能烧起来。”

“所有事都嵌在日常里。巡逻照常,生产照常,交易照常。谁也不准露出急躁的样子。”

散会后,她没回议事厅,去了公仓。张氏跟进来,递上一张清单:“三户挂牌不全,已处理。运输队第二批货走水道,安全抵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