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琳的手还握着刀柄,指节发白。她没有动,目光停在墙上那圈虚线上。地图棚里很静,只有炭条落在纸上的沙沙声。彼得站在门口,手里拿着记录簿,等她说话。
她终于开口:“昨夜演练,三处问题必须马上改。”
彼得点头,翻开本子。
“陈婆的铜铃响了十二秒才回应。王三家误点火把信号,差点引发全队出动。林缘哨和高地了望之间,有四分钟没对上哨音。”她说得很慢,每句都像钉进木板的钉子。
“我这就找人重排轮值表。”彼得说。
“不光是排表。”艾琳转身,拿起炭条在墙上画出三条线,“三哨联动要写进《守村规约》。从明天起,赵婶带妇女组晨读第一条:‘水源、林缘、高地,三哨缺一不可。漏报一次,当日值班记过。’”
彼得记下,抬头问:“监督的人选?”
“老猎户和退伍民夫。”她说,“他们见过真打的仗,知道松一口气是什么代价。每人盯两个班次,查脱岗、查误报、查交接空档。发现问题当场记名,晚上公示。”
彼得合上本子:“我去安排。”
艾琳走出地图棚。太阳刚照到校场东角,巡逻队正在换岗。她站在石阶上看了一会儿,走过去。
“昨晚你值后半夜?”她问一个年轻人。
“是。”
“几点接的班?”
“三更末。”
“前一班迟到了七分钟。”艾琳说,“你们中间那段空窗,够敌人割断水管再走两趟。”
年轻人低头不语。
“不是罚你。”她说,“是要所有人明白,现在不是打仗的时候,也不是太平的时候。是在防着下一刀什么时候砍下来。”
那人抬起头:“我们一直这么紧绷,撑得住吗?”
艾琳没回答,转身往村中走。她穿过校场,推开粮仓门。里面堆满了麻袋,每一袋都贴着标签。她抽出一张登记单,念道:“昨日入库干豆三十七斤,耗用五斤,余三十二斤。前日入库小米八十九斤,耗用六斤半,余八十二斤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