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递交万言建议书,规则量化保公平

宗门大比规则修订小组在凌皓的主持下正式成立,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传遍了青岚宗的每一个角落。弟子们议论纷纷,翘首以盼,都想看看这位“讼棍”长老,究竟能将这五年一度的盛事规则,细化到何种程度,又能带来怎样的变化。

小组第一次会议,就在执法堂的偏殿举行。与会者除了凌皓,还有来自传功堂、戒律堂、剑堂、符堂、丹堂、器堂等各堂口的代表长老或资深执事,共计十余人。这些人要么是往届大比的主持者,要么是相关领域的专家,对旧规则及其弊端心知肚明,但同样也带着各自堂口的利益和固有观念。

会议伊始,气氛便有些微妙。凌皓直接将那份被涂改得面目全非的旧规则草案投影在玉璧上,开门见山:“诸位,旧规则之弊,前次议事殿已略有讨论。今日我等汇聚于此,目的只有一个——制定出一套尽可能公平、公正、公开,且能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新规则。这并非为某一堂口谋利,而是为宗门选拔真才,树立公平竞争之风。望诸位能暂时放下门户之见,共襄此举。”

他话语诚恳,目光扫过众人,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认真。几位原本存着小心思的代表,在这目光下也不由得收敛了几分。

然而,真当凌皓开始逐条剖析旧规则,并提出具体的量化、细化建议时,争论还是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凌长老,你这‘禁止使用超过自身一个大境界的符箓’,是否过于严苛?我符堂弟子,倚仗符箓之道,此条无异于自断一臂!”符堂代表首先发难。

“非也。”凌皓早有准备,“大比旨在检验弟子自身修为、战术与临场应变,而非比拼身家。若允许无限制使用高阶符箓,则富者恒强,寒门弟子永无出头之日。此条正是为了维护最基本的公平。况且,符道之精妙,在于以弱胜强,以精妙操控弥补修为不足,而非依赖外物碾压。”

“那擂台赛胜负判定,‘身体任何部位触地即判负’,是否太绝对?若只是指尖轻点地面调整重心,难道也算输?”剑堂代表提出质疑。

“规则需要明确且无歧义。”凌皓坚持道,“‘触地即负’标准清晰,易于裁判判断,可避免‘是否失去战斗力’等主观争议。至于调整重心,弟子自可在战斗中注意规避。规则的存在,本就是引导和规范行为。”

“团队战积分,按‘有效攻击’、‘战术贡献’、‘资源夺取’等多维度加权计分,这……这如何量化?裁判如何能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准确判断?”戒律堂代表觉得头皮发麻。

“这正是我们需要细化的地方。”凌皓毫不退缩,“我们可以定义‘有效攻击’的标准,例如对敌方护身灵力造成显着削弱或打断其施法;‘战术贡献’可包括成功预警、关键控制、救援队友等,需有明确的行为界定;‘资源夺取’则更为直观。同时,可引入多名裁判独立打分,取平均值,或设立录像回放(若有条件)辅助裁决。过程虽繁琐,但唯有如此,才能真实反映团队中每个成员的价值,而非仅仅看重最后谁站在场上。”

凌皓仿佛一个不知疲倦的精密机器,对每一条规则,都能从公平性、可操作性、潜在漏洞等多个角度进行剖析,并提出详尽的修改建议和量化标准。他引用的不仅仅是宗门法规,更似乎有一套完整的、逻辑自洽的“规则制定哲学”作为支撑。

他甚至在会议上,直接拿出了一枚空白的玉简,现场将他讨论的要点、争议的焦点、以及初步的解决方案,分门别类地记录下来,条理之清晰,令人叹为观止。

会议连续开了数日。每天,与会者们都在各种条条框框、量化指标、例外情况的讨论中绞尽脑汁。有人觉得这是吹毛求疵,有人感到心力交瘁,但更多的人,在凌皓那严谨到近乎偏执的态度感染下,也开始认真思考每一条规则背后的深意,以及如何才能真正做到“一碗水端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