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隆重的礼仪安葬王宽之后,瀚世祖南宫景就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要不要继续进攻?
在进攻毗陵防线的过程当中,虽然说瀚军的伤亡比预期当中大,但是也大不了太多,不至于伤筋动骨。
也就是说,现在的瀚军有继续进攻的能力,到底要不要继续进攻,尝试扩大战果呢?
这一次瀚军内部依旧有两种声音,一种认为应该继续打,一种认为该见好就收,从后方调一些物资过来,修复一下防线就得了。
秉持第一种意见,认为应该继续打的是陶则。
他认为大瀚准备了这么久,第一次出击就取得了如此战果,将士们的士气很高,粮草也还算充裕,应该一鼓作气,继续进攻才行。
不然的话,这大好的局面、难得的吴国内乱的时机,岂不是白白浪费了吗?
与陶则持相反意见的是周幸,他认为这个时候不能再打下去了,能顺利拿下毗陵已经达到了洗刷过往耻辱、重振瀚军士气的目的。
如果再继续进攻的话,才是葬送了大好局面。
周幸对瀚世祖南宫景说,咱们如今拿下了毗陵,这是吴国北方最重要的防线,没有了这道防线,吴国想要防备大瀚的进攻是极难的。
而咱们大瀚却可以随时南下进攻吴国,不必急于一时。
周幸认为,只要守住了毗陵,那么日后以此为跳板攻占整个吴国不是什么难事。
但若是现在就冒然出击,成功的话固然可以扩大战果,一旦失败,很有可能前功尽弃,导致刚刚到手的毗陵防线被别人夺走。
这两种意见说的都很对。
陶则的观点认为眼下的时机很难得,一旦吴国内乱结束,那么日后就要面对更加强大的吴军,到时候会比现在难打的多。
而周幸则认为现在应该停止征战,休养生息的同时好好发展建设毗陵防线,真正把这里变成自己的后方,之后再找机会以这里为跳板,缓图吴国。
而最后真正促使瀚世祖南宫景做出选择的,是前来运输后勤物资的丞相赵伏,正是他的一席话说服了瀚世祖,现在我们来讲一讲。】
[南宫景:我太难了!陶则催着冲啊杀啊的,周幸就在一边拦着,说什么别浪别浪,俩大佬吵得我头都大了,还好赵丞相来救场了!]
[赵丞相终于来了!再不来南宫景怕是要薅秃自己的头发!一边是激进派陶则,一边是保守派周幸,谁都惹不起,也就赵伏能按住俩人给个准话了!]
[周幸:咱占了毗陵,就跟把刀架在吴国脖子上了,啥时候捅不行?非得现在?
陶则:等吴国缓过来,刀就被人抢了!
我:要不你俩打一架吧,赢的定主意,省得吵吵了!]
[哈哈哈,那陶则必输!懂不懂周幸年逾八十还能上阵杀敌的含金量啊(滑稽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