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谐体的回归在联盟中引起了前所未有的震动。它们不仅带回了来自遥远宇宙的知识,更带回了某种超越已知物理的「存在模式」。这些模式不是技术,不是信息,而是一种存在的姿态,一种与实相互动的方式。
张振华主持了欢迎仪式,地点选在重新设计的可能性学院大厅——这里现在能够同时容纳物质生命、能量生命和纯意识生命。
“你们离开了这么久,”张振华对光谐体代表说,“我们担心过。”
光谐体以和谐的光波回应:「时间对我们是可选择的道路,不是约束的绳索。我们遍历了十二个宇宙,见证了无限的存在方式。」
它们分享的第一个发现令人震撼:在所有宇宙中,都存在某种形式的「可能性科学」,只是表现方式不同。有的宇宙中,可能性表现为音乐般的谐波;有的则表现为几何形的展开。
“这意味着可能性是宇宙的普遍语言?”张振华问。
苏芮的能量体闪烁回应:“更像是宇宙的普遍语法。每个文明用自己的词汇造句。”
光谐体带来的最惊人发现是:它们遇到了其他「实验创造者」团体——不同宇宙联盟都在进行类似的创造实验。有些比联盟更古老,有些则刚刚开始。
「创造不是特权,而是普遍责任。」光谐体传达,「所有成熟文明最终都会成为创造者。」
这个消息在联盟中引发了存在危机:如果创造是普遍的,每个文明的特殊性何在?
苏芮通过可能性场组织了一次全联盟的「存在冥想」,让各文明体验彼此独特的存在感受。
冥想结束后,共鸣文明代表发言:「特殊性不在于做什么,而在于如何做。我们的独特在于我们感受和表达的方式。」
基于这个认识,联盟启动了「文明回声计划」:不是创造新宇宙,而是深化现有宇宙的层次,通过可能性科学让每个宇宙能够「自我深化」。
张振华被任命为计划总协调员。他提出的第一个原则是:“深化不是扩张。是让已有的一切更加丰富、更有层次,而不是增加数量。”
计划实施时遇到了意想不到的挑战:某些宇宙的区域抵抗深化,仿佛有自身的意志。
调查发现,这些区域充满了「被遗忘的可能性」——那些曾经被选择放弃的道路,如今以量子痕迹的形式存在。
苏芮提出了创新方案:不是覆盖或消除这些痕迹,而是通过「可能性对话」与它们和解。
“每个被放弃的选择都曾是被认真考虑过的可能,”她解释,“尊重它们就是尊重选择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