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知衍给的图纸,很快被工匠们琢磨透彻。

在原有的三进院基础上,扩展到五进院。

五进院沿南北中轴线展开,左右两侧耳房中,设置两个次轴,形成对称;前后依次形成五重院落,每一进院落通过门、厅、廊等建筑分隔。

前堂后寝、内外有别是其特点,正面外门,布置两座石狮子充当镇宅兽。

大门正上面,则是红匾,上书赵府。

从正门进来,则是第一进外院,红墙黛瓦、青砖门楼,倒座房与影壁一个不缺。

经垂花门进入内院即二进院,是宽敞明亮的大厅,两侧为东西厢房,落于次轴线上。

第三进院,居于中央,中轴线上建正房,供赵家族人居住。

正房两侧接耳房,用于储物或奴仆日常所居,也方便照料主\人。

还有东西厢房:为未来的子女准备。

第四进:名为后罩院,为妾室预留,地方非常充足。

每个小院落中,还设置有小型花园、喷泉,菜地等等,用作景观。

最后的第五进院:是后花园。

亭台、水池、假山,花园融为一体。

除此之外,五进院中,还有不少附属建筑,赵知衍规划了祠堂,以后家族人员多了,留作祭祖使用。

家塾用来教育族人识文断字,哪怕未来有了灵根的后裔,也要在此学习。

药房,留给族人看病使用。

仓房用来储存物资。

茅房用来清理污垢……

除了这些地面上的建筑,地下的空间,赵知衍也不打算浪费。

以隧道连通房屋下面的穴室,正好与地面上对应。

这些穴室可以用来存储白银等贵重物品。

至于建筑五进院需要的材料,赵知衍没有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