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无声的战场

庭州的夏日,阳光炽烈,却不再仅仅炙烤着黄沙与戈壁,也照耀着新垦的田垄、繁忙的作坊和琅琅读书的学堂。李恪推行的新政,如同汩汩清泉,浸润着这片曾经饱受战火摧残的土地,显露出勃勃生机。市井之间,商旅往来,各族语言交织,虽偶有小的摩擦,但在日益完善的律法和强有力的都护府治理下,总体呈现出一派前所未有的安定与繁荣景象。

然而,在这片欣欣向荣之下,李恪却并未有丝毫松懈。他深知,松赞干布绝不可能坐视安西壮大,表面的平静往往潜藏着更大的危机。来自长安的密信,以及王德麾下暗探不断搜集到的零碎信息,都指向高原方向正在酝酿着新的阴谋。

“王爷,”马周将一份整理好的文书呈上,“这是近期各州府上报的舆情汇总。大部分地区民心安定,对王爷和新政称颂有加。但……在疏勒以南,以及焉耆以西的几个小部族中,开始出现一些不谐之音。”

李恪接过文书,快速浏览:“哦?具体是些什么?”

“多是些流言蜚语。”马周眉头微蹙,“有的说朝廷移民屯田,实则是要霸占本地人最好的草场和水源;有的传言常备军中,胡兵待遇低下,只能充当炮灰;还有的甚至私下议论,说王爷您……厚待胡商,轻视汉民,意在割据西域,并非真心为大唐经营。”

这些流言看似荒诞,却精准地戳中了一些潜在的社会矛盾和部分人的疑虑心理。它们如同瘟疫,传播缓慢,却难以根除。

“来源能查到吗?”李恪放下文书,眼神微冷。

“很难。”马周摇头,“流言起于市井,传于口耳,源头极其隐秘。我们的人追查了几条线,最后都指向一些行踪不定的游商或者早已不知所踪的流浪者。手法很老道,不像是寻常部族能策划的。”

李恪站起身,在书房内踱步:“吐蕃学聪明了。不再搞刺杀破坏那套,转而攻心。他们是想从内部瓦解我们,让我们疲于应付,自乱阵脚。”

“王爷,是否要下令严查,遏制流言传播?”

“堵不如疏。”李恪停下脚步,眼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越是严查,反而显得我们心虚,更坐实了流言。我们要做的,是以事实破谣言,以透明赢信任。”

他立刻做出部署:

“第一,将朝廷关于移民屯田、常备军编制的正式公文,以及安西都护府的相关政令,以汉文和当地主要文字,在各州、县、重要集市张榜公布,让所有人都清楚政策细节,杜绝揣测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