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铁灌木:铁骨森然,器出荆棘
第一章:铁壤生棘,共生之始的淬炼
世界树基地的金属冶炼区,总弥漫着一股淡淡的铁锈味。林奇站在监测屏前,看着土壤样本的分析报告——黑岩山脉的矿渣堆积区,铁元素含量高达37%,但多以难以分解的氧化铁形式存在,普通植物无法吸收,长期堆积还会造成重金属污染。
“需要一种能‘消化’铁渣的植物。”林奇指尖划过屏幕上的铁锈结晶图谱,识海中的基因之树轻轻摇曳,浮现出嗜铁细菌的基因片段。这种细菌能分泌有机酸分解氧化铁,将其转化为可吸收的铁离子,但单个细菌的作用微乎其微,若能与植物共生,或许能创造奇迹。
他的目光落在培育区的荆棘灌木上。这种灌木枝条坚韧,生长迅速,根系发达,是理想的共生载体。林奇选取其基因作为基础,融入嗜铁细菌的“溶铁基因”,再用造物权柄的能量编织出一套“铁元素转运系统”——让植物根系能与细菌形成稳定的共生关系,细菌分解的铁离子通过根系被植物吸收,输送到枝干各处。
培育地点选在了矿渣堆积区的中心。林奇亲手将改良后的种子埋入红褐色的土壤,周围布置了能量符文,引导地脉能量加速种子萌发。三天后,嫩芽破土而出,呈现出奇异的暗红色,根尖环绕着一层透明的黏液——那是嗜铁细菌聚集的信号。
“它们在‘合作’。”苏清月通过显微镜观察,兴奋地记录,“细菌在根系周围形成生物膜,不断分泌有机酸分解铁渣;根系则通过特殊的通道,将铁离子吸入体内,同时向细菌输送碳水化合物作为回报。”
这种共生关系带来了惊人的生长速度。一个月后,灌木长到了两米高,枝条呈现出类似铸铁的暗灰色,表面布满细密的尖刺,触摸时能感受到金属的冷硬;叶片边缘泛着铁锈红,脉络中流淌着含铁的汁液,阳光照射下如同镶嵌着无数细小的铁片。
林奇折断一根枝条,断面呈现出均匀的银灰色,用硬度计测量,数值竟与低碳钢相当。“普通灌木的木质纤维被铁元素强化,形成了天然的‘铁纤维结构’。”他用指尖捻起一点碎屑,在阳光下能看到金属光泽,“这就是食铁灌木——以铁为食,以铁为骨。”
第一批食铁灌木成熟时,矿渣堆积区的土壤颜色明显变浅,检测显示铁元素含量下降了15%。原本荒芜的废地,长出了一片暗红色的灌丛,枝条相互交错,尖刺闪烁着寒芒,远远望去如同一片由金属荆棘组成的小森林。
“它不仅是武器材料,更是生态净化者。”林奇看着灌丛,眼中闪过一丝欣慰。食铁灌木的根系能深入地下三米,将分散的铁元素聚集到枝干中,既解决了矿渣污染,又能为基地提供源源不断的铁资源——这种“变废为宝”的特性,正是他创造的初衷。
当防御队的队员第一次用斧头砍伐食铁灌木时,斧头被弹开,只在枝条上留下一道浅痕。队员们啧啧称奇,却不知这片金属灌丛,将在未来成为世界树基地最坚实的“武器库”。
第二章:铁枝为材,百炼千锤的器坯
食铁灌木的砍伐,需要特殊的技巧。
不同于水晶骨竹的温润,食铁灌木的枝条坚硬而带刺,普通工具难以处理。林奇专门设计了一种“断铁锯”——锯齿边缘镶嵌着钢铁荆棘的尖刺,能轻松切割食铁灌木的铁纤维结构。砍伐时,工匠需沿着枝条的纹理下锯,避免破坏内部的铁元素分布。
“每一根枝条都是天然的铁坯。”负责锻造的老工匠王铁匠,拿着一根手臂粗的食铁灌木枝条,在铁砧上敲了敲,发出“铛铛”的脆响,“普通铁坯需要熔炼去杂质,这枝条里的铁元素被植物纤维‘梳理’过,分布均匀得很,直接锻打就行。”
食铁灌木的加工流程,比传统金属锻造更高效:
第一步是“去杂”。将砍下的枝条浸泡在涌泉灵莲的泉水中,泉水的净化能力能溶解枝条表面的多余铁渣,同时保留植物纤维中的铁元素。浸泡后的枝条会变得更加坚韧,表面的尖刺自动脱落,露出光滑的铁灰色枝干。
第二步是“塑形”。工匠用特制的能量锻锤,按照武器的形制敲打枝条。食铁灌木的枝条在高温(用老炎的火焰异能加热)下会变得柔软,冷却后又恢复硬度,这种“热塑冷硬”的特性,让它能被打造成各种形状——长刀的弧度、短斧的刃角、长矛的尖锋,都能精准成型。
“看这纹路!”王铁匠举起一块锻打后的剑坯,剑身表面分布着如同水波般的暗纹,“这是植物纤维里的铁元素被敲打后形成的,比最好的花纹钢还漂亮,而且韧性更好,不容易崩口。”
第三步是“合金化”。这是食铁灌木最独特的一步——将锻打的坯料埋入不同的矿土中,让食铁灌木的根系继续吸收其他金属元素(如铬、镍、锰),通过植物自身的转运系统,将多种金属元素均匀地融入坯料,形成天然的合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林奇发现,生长在铬矿土中的食铁灌木枝条,锻打后能形成类似不锈钢的防锈特性;吸收了镍元素的枝条,韧性会大幅提升,适合打造长剑;而融入了锰元素的枝条,则硬度倍增,是制作斧头、锤子的理想材料。
“这比人工合金还厉害!”负责材料分析的工程师看着检测报告,惊叹不已,“植物的转运系统能精确控制金属比例,误差不超过0.5%,我们的熔炉都做不到这么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