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家书预警

X年X月X日

信很短,内容也几乎是千篇一律的叮嘱和报平安。但王哲却能从那略显僵硬的字里行间,读出更深层的东西。母亲的风湿“无大碍”,但“稍有反复”往往意味着疼痛的加剧;父亲厂里“效益平平”,却强调“足以维持家用”,是不想让他有经济压力;最核心的,是那段关于“脚踏实地”、“远离投机”的告诫,几乎像是未卜先知般地指向了他刚刚完成的、对“维诺科技”的做空操作。这并非父亲真的知道了什么,而是他基于自身阅历和对社会风险的朴素认知,对儿子发出的最本能、最强烈的预警。

一种强烈的割裂感攫住了王哲。一边是父亲信中所代表的价值观:稳定、踏实、规避风险、在既定轨道上稳步前行。这是无数中国父母对子女最普遍、最真挚的期望,也是这个时代主流认可的安全路径。另一边,则是他自身不可言说的秘密:来自未来的记忆、亟待验证的超感能力、以及一个必须依靠超越常规手段才能实现的、几乎不可能完成的救世目标。他刚刚利用信息差和金融杠杆攫取了“第一桶金”,这种行为在父亲眼中,正是最需要警惕的“投机取巧”,是偏离正道的危险之举。

· 父亲的视角:世界是可知但也是充满风险的,个人的力量渺小,最好的生存策略是遵守规则,依附于稳定的体系(如工厂、单位),依靠扎实的知识和勤奋努力,一步步向上爬。金融投机是虚浮的泡沫,是陷阱。

·王哲的视角:世界即将迎来剧变,现有的稳定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假象。真正的风险不是投机失败,而是在变革来临之际毫无准备。他拥有的“作弊器”般的先知和能力,注定他无法走寻常路。他需要资本,需要资源,需要撬动更大的杠杆,不是为了个人享受,而是为了在未来的灾难中争取一线生机。

王哲闭上眼,将指尖轻轻按在信纸的签名处。他收敛心神,将超感能力聚焦于这方寸之地,不是阅读文字,而是尝试感知书写者落笔时残留的、最细微的情感印记。

一股微弱但清晰的意念流,如同褪色的影像,涌入他的感知:

——深夜的灯光下,父亲皱着眉,斟酌着每一个用词,担心过于严厉会给孩子压力,又怕过于宽松会让孩子行差踏错。笔尖在“投机取巧”四个字上略有停顿,流露出深深的忧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种混合着骄傲(儿子是大学生)和无力(自己无法提供更多帮助)的复杂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