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陆羽微博沦陷

陆羽这条微博,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的涟漪不断扩大,最终演变成了一场席卷全网的风暴。

然而,在诸多有心人的引导和推波助澜下,舆论的风向开始从最初的震惊、讨论,逐渐转向了对陆羽个人的质疑、批判甚至攻击。

首先发难的是一些所谓的“专家”和“教授”。

他们在传统报纸的专栏,或者在网络平台上发表长篇大论,引经据典。

从科学严谨性、社会责任到名人影响力等多个角度,对陆羽进行口诛笔伐。

一位地质大学的教授在知名报纸上发表评论文章,标题就是《警惕名人“伪科学”对社会秩序的干扰》。

文章称:地震预测是世界性难题,任何未经严格科学论证的、基于零星自然现象的‘预言’,都是极不负责的。

陆羽作为公众人物,以其影响力传播这种未经证实的不安信息,极易引发社会恐慌,破坏稳定,其行为比那些自然现象本身更值得警惕。

类似的评论有很多,这些看似客观、戴着学术光环的批评,为攻击陆羽提供了理论依据。

使得很多原本持中立态度的人,也开始觉得陆羽此举确实欠妥。

紧接着,一些与陆羽有过节或想蹭热度的文化圈或娱乐圈人士也跳了出来。

故宫博物院的副院长王亚民,这位因袈裟事件与陆羽结下梁子的老仇人终于逮到机会了。

他在自己的博客上写道:某些年轻人,取得了一点成绩就忘乎所以,以为自己无所不能,连地质科学都敢妄加评论。

这是典型的浮躁心态,是对专业和知识的极大不尊重。

我建议有关部门应该管管这种不负责任的言论,以正视听。

曾志尾在一次商业活动后,被记者问及对陆羽预测地震的看法时。

他一脸标志性的猥琐笑容,话里却充满调侃。

“陆羽现在这么厉害的嘛,拍电影的都能算出地震了?”

“哈哈,要是他算的准的话,下次碰见我一定请他帮我看风水。”

“年轻人,还是脚踏实地点比较好啊。”

主持人蔡康勇在他的一档热门综艺节目上,也对陆羽进行了调侃。

“我觉得陆羽导演应该是在为新电影做宣传吧。”

“这种炒作方式还蛮特别的哦,成本低,效果轰动。”

“不过下次我建议他可以考虑换个温和点的话题,比如预测一下明天的天气,虽然也可能不准啦。”

这些来自不同领域、带有明显倾向性或嘲讽意味的言论,经过媒体放大和网络传播,进一步煽动了舆论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