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吴伟的物流野望

七月流火,四海集团总部的冷气似乎也难以完全驱散业务高速扩张带来的滚滚热浪。

继李静汇报了稳健的财务、孙正宏勾勒了前沿技术的投资蓝图、陈薇盘点了蓬勃生长的人才梯队后,运营副总裁吴伟带着一个更具重量级、也更“接地气”的宏伟构想,步入了云游的办公室。

吴伟是跟随云游从物流一线打拼起来的元老,皮肤黝黑,作风务实,平时话不多,但一提到物流运营,眼睛里就能放出光来。

他手里拿着的不是平板电脑,而是一卷厚厚的、打印出来的规划草图和数据表格,显得格外实在。

“云总。”

吴伟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但更多的是一种基于实践经验的沉稳。

吴总,坐。

看你这样子,是有大想法了?

云游放下笔,饶有兴致地看着他这位得力干将。

他知道,能让吴伟如此郑重其事来找他的,必然是关乎物流命脉的大事。

“是的,云总。”

吴伟将那卷图纸在办公桌上小心摊开,上面是用不同颜色笔标注的全国地图,线条纵横,节点密布。

基于我们目前‘次日达’在一二线城市的成功实践,以及商城业务向三四线甚至乡镇下沉的战略需求,我有一个初步构想,想向您汇报——构建我们四海自己的‘全国24小时物流网’!

“24小时?”云游眉梢一挑。

在2011年,即便是最领先的物流公司,也大多只承诺核心城市“次日达”或“隔日达”。

24小时覆盖全国”听起来更像是一个口号而非现实。

“对,24小时!”

吴伟的语气异常坚定,他指着地图开始阐述,“这不是一句空话。

我的构想是,通过‘超级枢纽仓(一级)’ + ‘区域中心仓(二级)’ + ‘城市前置仓(三级)’ 的三级火箭模式,配合我们自有干线运输车队和智能路由规划系统,实现极致时效。

他的手指点在地图上的几个核心交通枢纽城市。

首先,在华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南、西北、东北布局7个超级枢纽仓,每个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采用最高程度的自动化分拣和存储技术,处理跨区域的大宗商品流转和集货。

接着,手指移动到各省会及重要节点城市。

其次,在每个省至少建立1-2个区域中心仓,作为省内物流的核心节点,承接来自超级枢纽的货物,并向省内城市辐射。

最后,手指点向密密麻麻的地市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