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产业转移

凡是有宣扬分裂、暴力的经书,一概没收,由各郡民政局组织宗教专家进行修改,直到符合标准为止,实现去分裂化。

取缔一切有领导关系的宗教组织,各个寺庙完全独立,不受任何组织领导,只有郡、领的民政部门才有权管理,实现去中心化。

韩愈的宗教改革还是遇到了一些阻力,特别是遭到一些大食教宗教人员的反对。韩愈的态度也很鲜明,要么按照“三化”标准进行改造,夷人保持宗教信仰的权力,否则朝廷将会采取严厉措施,甚至摧毁绝不整改的寺庙。

穆庭路有两个军坐镇,这些人无可奈何,不敢乱来,只得先表面答应下来。

韩愈知道,仅靠口头上的约束是不行的,他让路、郡、领三级官府,派人明察暗访,只要发现有违反“三化”的宗教场所,立即取缔,进行整改,直到符合标准为止。

李德裕则将宗教改革的矛头指向了牂牁族的巫教,他认为巫教派系庞杂,教义混乱,夹杂着很多鬼神之说,巫婆、神汉可以随意解释宗教的含义。

最后,李德裕将巫教中的神、鬼、蛊定性为民俗,而不是宗教,鼓励牂牁族信奉儒释道三教。李德裕要求,朱达路各级官府在招收公职人员时,要优先选用信仰儒释道三教的人员。

朝廷的批复下来以后,李德裕非常高兴,开启了大规模的招商,派出好几个招商小组,到国内招引纺纱、采矿、冶金的企业。

李德裕还在德干高原一带鼓励夷人种植棉花,然后由牂牁人收购运到显德府,或者卖到国内,或者就地加工成棉纱。

李德裕还把全路有开采宝石的矿全部整合起来,取缔了一批地下小市场,要求其出产的宝石全部运到显德府宝石交易市场去卖,壮大朱达路的宝石产业。

经过招商,很快就有一批华人企业来朱达路发展,由于放松了华人来朱达路的限制,还来了一些做生意的华人。

华人企业对于采矿、冶金、纺纱都很专业,很快就新建了一批企业,开始大规模招募工人。李德裕要求优先照顾牂牁人,牂牁人不够的再招募夷人。

那些来朱达路做生意的华人,李德裕要求他们必须要雇佣牂牁人,带着他们做生意,提高牂牁人的经商能力。

经过李德裕这么倒腾一番,牂牁人发现其实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能力赚钱,而且赚的合法、赚的更多,没必要再去压迫夷人。夷人也觉得摆脱了牂牁人的欺凌,经济上也能跟着收益,也开始拥护官府。

不久,李固言来到显德府,担任按察使一职,李德裕与李固言本是好友,情投意合,有了李固言的加入,李德裕动力更足,准备在朱达路大干一番。

此时,显德府已经完全建成,北部是老城区,称为瓦迪区,南部是新城区,称为钦奈区。李德裕决定沿用隆安府的模式,开始了人员管控模式。

原则上,华族、牂牁族居住在钦奈区,夷人居住在瓦迪区,周边几个领的夷人不得迁入钦奈区、瓦迪区,瓦迪区的居民可以进入钦奈区务工,但是必须要持有身份牌,治安局和民政局会对瓦迪区的人员进行严格管理,一旦发现有反华行为或者犯罪记录的,处罚后直接驱逐出瓦迪区。

朱达路的经济逐渐发展起来了,在显德府就业收入比其他地方高很多,就算当一个纺纱工人,赚的也不少,这些夷人非常珍惜留在显德府的机会,谁还敢骂华人、斗牂牁人,没必要跟钱过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