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纯道:“目前在第二波征服的区域,留下了两个军,四个师,还有大量的襄人部队,足够应付一般的麻烦,即使有大的变故,国内的部队随时可以调过去。”
裴度赞道:“陛下的这个设计很好,郡、领两级的襄人部队负责解决日常的小麻烦,朝廷的部队全部用作机动作战,可以处理大的变故。”
李纯道:“用襄人有两个好处,一是他们去了夷人地区以后,就是朝廷放在那里的家丁,帮我们看住基本盘;二是他们以后全部迁走以后,国内留下的空间可以给华人占据发展。”
崔群接上这个话题:“目前已经迁走不少襄人,有的襄人把土地房屋卖给了汉人,还有的由朝廷托底收购,这些土地一直窝在地方官府手里也不妥,是不是该分给一些无地农民了。”
李纯问裴度:“裴爱卿是什么意见,你觉得该无偿分给那些无地农民吗?”
裴度摇摇头:“臣发现,不管朝廷怎么努力,总是不停的出现无地农民,从朝廷大规模开发襄人地区至今,光是东北两个道就至少移民40万人,其中大部分是无地农民,没想到后面,又出现了很多无地农民。”
李纯道:“朕还让纪奎下去暗访一下,有相当一部分人存在错误的思想,就是他穷他有理,他穷朝廷就应该照顾他。有的农民甚至把土地卖掉,得到的钱挥霍掉,然后以无地农民的名义,向官府申请要地,朝廷有多少地也不够这样折腾!”
崔群也叹道:“人穷不是没有原因的,有的是时运不济,有的就是好吃懒做、沾染恶习,朝廷分给他多少地,早晚都会败光。”
裴度接着说:“普通的穷人和这些有恶习的穷人混在一起,还不好区分,不管也不行,他们会骂官府偏向富人、不管穷人。”
李纯又提起另外一个话题:“你们应该发现,有些居民住在深山老林和黄土沟壑中,那里自然条件较差,这些农民广种薄收,又破坏了原来的森林植被,水土流失严重。这次朕计划把这些人分批迁出来,搬到襄人腾出的地方,把官府手中的土地分给他们一些,既是改善他们的生存环境,也算保护自然环境。”
两个人自然还不能完全理解保护自然环境的意义,但是很支持通过搬迁改善农民的生存环境。
李纯又说:“这些年襄人不断的往外迁移,官府也会持续托底收购他们卖不掉的土地,这些土地一部分无偿分给搬迁出来的农民,剩下的就半价卖给无地的农民。”
崔群说:“陛下说的半价卖给无地农民的事,以前刘光颜干过,倒是可行,这样他们就会珍惜一些。”
裴度则说:“如果有的无地农民没钱买地怎么办,他们有钱也不会受穷。”
李纯道:“没钱买地有两个办法,一是先向官府赊欠,每年多交一倍的田赋,多交的就算还欠款,什么时候还完,什么时候再给他们办地契。二是继续受穷,朝廷不当这个冤大头。”
崔群说:“几千年来,土地问题都是大问题,处理不好就容易生变,真是个麻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