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刚掠过华夏城工坊区的烟囱,铁匠铺里就传来了震耳欲聋的锤声。刘师傅赤着膊,抡着二十斤重的大锤,一下下砸在烧得通红的铁坯上,火星溅在他黧黑的胳膊上,他却浑然不觉。铁坯在他手下渐渐成型,最终变成一根枪管,内壁光滑如镜——这是仿照殖民军燧发枪改良的“华夏式骑枪”,射程虽稍逊,却比原版更轻便,能在马背上快速装填。
“刘师傅,这枪管真能顶用?”年轻工匠小张捧着枪管,对着阳光看,内壁的纹路细密均匀,比之前的土造火枪强了百倍。
刘师傅抹了把脸上的汗,拿起卡尺量了量:“误差不到半分,比红毛鬼子的货差不了多少!”他指着墙角一堆西洋书籍,“照着这上面的法子,先锻打,再镗孔,最后用牛油淬火,硬是把铁料里的杂质都逼出来了。”
一、火器革新,锋芒初露
火器坊的角落里,汉斯正蹲在地上,指导工匠们调试新造的“开花弹”。这炮弹里裹着铁砂和火药,引爆后能炸开一片,比实心弹威力大得多。他用生硬的中文说:“引信……要算准时间,太短……炸在自己人头上,太长……落在空地里。”
工匠老王拿着秒表,一次次试验引信燃烧的速度:“汉斯先生,咱用香来计时咋样?一炷香燃完正好是半刻钟,比这西洋表方便。”
汉斯眼睛一亮:“香……好主意!简单,还准。”
经过十几次试验,开花弹终于成功。试爆那天,天宇和众将都来了。当炮弹落在靶场,“轰”的一声炸开,铁砂飞溅,把三十步外的草人打成筛子,士兵们顿时欢呼起来。牛皋拍着大腿:“好东西!下次再跟红毛鬼子交手,让他们尝尝这厉害!”
除了开花弹,工匠们还改良了土炮。以前的土炮用生铁铸造,容易炸膛,现在改用“灌钢法”——把熟铁和生铁分层叠起,反复锻打,炼出的钢材既坚硬又有韧性。新造的“虎蹲炮”只有三尺长,能拆成零件用马驮,射程虽只有一里,却能连续发射五发炮弹,最适合山地作战。
“这炮看着不起眼,打起仗来能救命。”王贵抚摸着炮身,上面刻着工匠的名字和造炮日期,“以后谁造的炮出了问题,一查就知道,看谁还敢糊弄。”
火器坊的墙上,挂着一张“进度表”,上面记着每月的火器产量:骑枪三十支,虎蹲炮五门,开花弹两百发。天宇看着表,对管事说:“再加把劲,争取年底能给每个骑兵都配上骑枪,每个堡垒都架上虎蹲炮。”
二、冶炼精进,百炼成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