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阿姨们笑着散开,刘阳才揉了揉她的头发:“早知道你听不得这些,我该早点出来的。”
宋霜儿心里一暖,之前被妈妈催婚的委屈,被邻居议论的窘迫,好像都被这一句话冲淡了。
她轻声问:“我妈没为难你吧?”刘阳眼底带笑:“阿姨就是关心你,问了些家里的情况,还说想尽快让双方父母见个面。”
没过多久,两家父母就约在茶馆见面。
刘阳的父母都是温和的人,没提半句苛刻要求,只说“只要孩子们过得好,我们没意见”。
宋霜儿妈妈悬了大半辈子的心终于落了地,饭桌上拉着刘阳妈妈的手,絮絮叨叨说个不停,从宋霜儿小时候挑食,说到她上学时偷偷攒钱给同学买礼物,倒把宋霜儿说得脸红。
婚礼办得简单却温馨。
宋霜儿穿着新中式站在台上,看着刘阳眼里的自己,突然想起第一次见他的场景——那年公司团建,她不小心崴了脚,是刘阳背着她走了两公里的山路,一路还讲着笑话分散她的注意力。
那时候她只当他是热心同事,却没料到,这人会一步步走进她的生活,成了她想共度一生的人。
婚后的日子平淡却踏实。
刘阳知道她喜欢赖床,每天早上都会把早餐温在锅里;她加班晚归,客厅的灯永远亮着,桌上总摆着一杯热牛奶。
宋霜儿也学着照顾刘阳,他胃不好,她就学着煲汤,周末还会陪他去公园跑步。
妈妈偶尔来家里,看着两人分工做家务的样子,总忍不住念叨:“早知道刘阳这么好,我当初就不催你了。”
宋霜儿笑着不说话,心里却明白,好的感情从来不是催来的,是要等那个对的人出现。
结婚第二年,宋霜儿怀孕了。
孕吐严重的时候,她吃什么吐什么,刘阳急得团团转,查遍了食谱,每天变着花样给她做清淡的饭菜。
有次深夜她想吃酸梅汤,刘阳穿好衣服就往外跑,跑了三家便利店才买到,回来时冻得鼻尖通红,却先把酸梅汤捂在怀里暖了暖才递给她。
孩子出生那天,刘阳在产房外坐立不安,听到婴儿的哭声时,他激动得差点哭出来。
护士把孩子抱给他看,小小的一团,皱着眉头,像个小老头。
他小心翼翼地抱着,生怕碰坏了,转头对刚出产房的宋霜儿说:“霜儿,你辛苦了,以后我一定更疼你。”
如今孩子已经三岁了,小名叫“团团”,像个小跟屁虫,每天跟着宋霜儿后面“妈妈妈妈”地喊,看到刘阳下班回家,就会举着画笔画的全家福跑过去。
周末一家人去公园,刘阳推着婴儿车,宋霜儿牵着团团的手,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暖得像一幅画。
“妈妈,我要吃这个。”团团在一个卖糖人的铺子前,停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