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通化兵工厂的建设

通化兵工厂的车间里刘川、聂政委在陈致远教授和李师傅的陪同下,站在一条刚刚调试完成的生产线前。

“司令员,政委,你们看,”陈致远指着正在组装的步枪,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这是我们完全自主生产的第一批‘四四式’步骑枪,基于缴获的三八式改进,口径改为7.92毫米,与我们的弹药通用,射程和精度都有提升,”

李师傅拿起一支刚刚下线的步枪,熟练地拉动枪栓,检查着膛线,粗糙的手掌摩挲着枪身:“材料是我们自己的钢铁厂炼的,零件是我们自己的机床加工的,虽然一天只能产五十支,但这是个开始,”

刘川接过步枪,掂了掂分量,又瞄准远处试了试,满意地点点头:“好,有了自己的枪,心里才真正踏实,产量可以慢慢提,关键是质量和稳定性要保证。”

聂政委仔细看着枪身上的铭文,感慨道:“从复装子弹,到修复枪支,再到如今自己能造枪,咱们的军工算是迈出了一大步,”

陈致远又引着他们走向另一个区域,那里摆放着几门造型不同的火炮样炮。“司令员,政委,这是我们正在攻关的火炮项目。主要是基于缴获的九二式步兵炮和四一式山炮进行仿制和改进。难点在于炮钢的冶炼和身管加工,我们正在集中力量突破。”

刘川问道:“进度怎么样?什么时候能拿出可以批量生产的样炮?”

李师傅接过话头,语气实在:“司令员,造炮比造枪难多了。特别是那炮管子,对钢材要求和加工精度太高。咱们现有的设备和技术,仿制75毫米山炮还有点把握,估计还得两三个月。再大的,比如105毫米甚至150毫米的榴弹炮,短期内恐怕……”

刘川理解地点点头:“饭要一口一口吃。先解决有无问题,把75毫米山炮和步兵炮搞出来,形成战斗力。更大口径的,可以慢慢研究,重点先放在复装和改良缴获的重炮炮弹上,保证我们现有的重炮有弹可用。”

这时,一名机要参谋匆匆走来,递给刘川一份电报。刘川迅速浏览后,脸上露出笑容,将电报递给聂政委:“政委,你看,中央又给我们派来一员大将,”

聂政委接过一看,也笑了:“朱锐同志,这可是我们八路军有名的炮王,在太行山就让鬼子吃尽了苦头。有他来主持炮兵工作,咱们的炮兵战斗力肯定能再上一个台阶,”

刘川对陈致远和李师傅说:“陈教授,李师傅,你们继续攻关,需要什么支持,直接找刘亚参谋长。咱们的兵工厂,就是咱们部队战斗力的源头,”

离开兵工厂,在返回司令部的车上,聂政委对刘川说:“朱锐同志的到来真是及时雨。我们现在炮兵规模不小,但战术运用和训练水平参差不齐,正好需要他这样的专家来统一规范和提升。”

刘川望着窗外热火朝天的训练场面,沉吟道:“是啊,我们现在有了规模,更要有质量。各纵队刚刚完成整编,需要时间来磨合。兵工厂在努力造血,朱锐来了能加强我们的远程打击能力。现在,就差一个合适的时机,来检验我们这把新磨的刀,到底有多锋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