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终肯出山+寻地建坊

黄守才听眼前之人说,他们还是受朝廷委派,这就让他感觉很震撼了!

他虽然不清楚甲胄这事,能否分到民间之人来做,但他还是会察言观色的。

看着身后站立的两人,一个正值壮年下巴上胡茬浓密,一个年纪稍大面白无须。

胡茬浓密者还带刀,这年头朝廷虽不禁刀,但此人所带之刀非常规造型。

坐着的这人面透威仪,与洛阳的福王有几分相似,何人与王爷长的像则不言而喻。

几点相互印证起来,黄守才心中隐约了答案,但他又不敢问更不敢瞎猜。

崇祯见其还是不说话,只是一个劲的打量着他们,只是轻笑也不说话就静静等待。

王承恩却受不了其目光,尖着嗓子呵斥道:“放肆!怎可如此无理?”

崇祯回头怒视王承恩道:“嗯……!休得无礼!”王承恩低头应了声‘是’。

黄守才此人善于交际,南来的北往的各地行脚商,他都喜欢结交一番。

虽然他长年在偃师县,平日里就喜欢听各地商人侃大山,他的阅历是一点也不低。

他知道,这人不是皇家之人就是宫里那位,与皇家沾边的事都不会有好结果。

于是站起身恭敬跪倒在地,叩首道:“请饶恕黄某之罪,黄某还想多活几年。”

“河南的百姓们,长年受黄河水患侵袭,黄某留在此地尚能出份力。”

崇祯看其突然下跪就知道,此人多半是猜到他身份了,但他既然没有点明。

崇祯也乐得装糊涂,将身子靠上椅背道:“黄大家,你认为何为神?”

这不着边际的一句话,把黄守才给问懵逼了,啥玩意何为神?

崇祯轻笑道:“来此之前,听人说起你黄守才之名,此地百姓称你为‘活河神’。”

黄守才犹豫一番道:“黄某为百姓做过些善事,百姓感恩谬称为‘河神’,受之有愧!”

崇祯摇头道:“不、不、不!受河神之名并无错,只是你恐怕忘了一件事。”

“如今,大明关外强敌环伺,若无精良甲胄增强军队战力,他日若被外族攻入关内。”

“以你河神之名,还能做到庇护百姓吗?外族的狼子可没心思听你的事迹。”

黄守才大惊的同时,更加确信此人就是宫中那位,不然这些话可不是谁都敢说的。

崇祯接着道:“守土安民是神,灭杀外敌同样能称为神!杀一人为罪,杀一万称雄!”

“只有将带有敌意的外族夷灭,方能使华夏立于这方世界之巅,这也正是我毕生的追求。”

黄守才叩首道:“萤火岂能与皓月争辉,黄某不才并无杀敌的本事,只能安一境之民。”

崇祯耸耸肩道:“这做甲胄,不正是与杀敌有关吗?谁说杀敌就必须得上阵前?”

“假如你制作的军械,能保全士兵生命之时还能杀敌,这也等于参与到了战争之中。”

“功劳同样不小,想来朝廷定然不会忘记,在后方默默付出的这批人。”

黄守才内心有了些许动摇,并不是崇祯所说的这句话,而是朝廷这几年做的事。

取消了三饷,还怕地方官吏与地主不执行,派书生宣讲团没日没夜的宣传。

如今,百姓日子好过了不少,这确实出自朝廷之意。

不,或许正是眼前之人授意的,还有去年河南的蝗灾,听说他也曾亲临河南指导赈灾。

不仅解决了蝗灾,还顺手处理了李自成,黄河每年枯水季节就在挖沙疏河。

流民、干旱、洪水、蝗灾,才未将中原大地撂倒,每年还能基本自给自足。

一遇天灾,朝廷甚至连三分的正税,都不向河南的百姓征收了。

黄有才这一切都是亲历者,他自己也是地主阶层,这些年租他地的佃农是最舒服的。

这几年,除了朝廷那低到忽略不记的正税(五十税一),佃户只需向黄守才交一成粮。

这在地主界算是奇葩了,别的地主最少三成起征还不包税,虽然朝廷的税并不多。

但地主都是这般,多出一分银子他也心痛,但黄有才从不收银子只要粮食。

收完粮食就囤积起来,卖掉多些的部分换成银子,其余的备在那里防范天灾。

想了这么多,黄守才确实看到了朝廷对百姓的好,他决定出手帮助朝廷平外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