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烽烟再起

近几日,朝廷这台权力机器,一直都在高速运转。

抄家可不是个简单活,刻进华夏人基因里的记忆,是所有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当然,贪官也是这么想的,他们藏银子的地方,那真可谓是五花八门。

有在卧房挖地窖的,有在假山下挖密室的,更有甚者在猪圈旁挖地窖的。

这里面当属宣府总兵王承胤,这王八羔子居然把银子,藏在长城外面。

那是什么地方,那是关外都不是大明属地,还好,这家伙藏在长城脚下不远。

真要藏远一点还真不好去挖,非要去挖还得派大军保护,不然这边刚挖出来就被抢了。

随着晋商八大家的覆灭,这里面最惨的当属蒙古,还有关外的野猪皮。

这时的他们可不会种粮食,一是强制要求朝鲜进贡,二是劫掠去辽东的汉民。

这还仅占了四成不到,最多的当属八大晋商走私的,占了足有六成还多。

最可恶的是他们不仅走私粮食,精铁、火炮弹药、盔甲、箭头,就没有他们不敢卖的。

当然糜烂的边防,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这三者缺一不可。

一个愿意买,一个提供渠道,一个负责走私,最扯淡的是宣府还派兵护送。

崇祯朝面对日益严峻的边防,在宣府驻军足足有八万余人,当然空饷率得占三成。

那也是将近五万余人,这么庞大的边防军,鞑子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这一次对大同、宣府两地的清扫,最痛的当属野猪皮,现在看不太出来。

但冬天的时候,他们得愁疯掉,没粮食没棉衣等,那日子可不好过。

小冰河影响的可不止大明,野猪皮那边冬季气温,最低能到零下五十多度。

现在切断了走私线路,他们不可能没有反应,而且最快就可能就在秋季。

他们挑的这个时候,正好是大明北方小麦,晾晒好入仓的时候。

孙承宗创立的关宁锦防线,虽然耗费了朝廷大量白银,但也确实阻止了鞑子进攻。

再之后的进攻,鞑子多选大同镇的得胜堡、镇川堡,这两处地方都是长城关隘。

东路最有可能的,就是阳和卫、天城卫一线,这边归宣府镇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