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章吏部尚书任期为架空)
想到马铃薯很快,就能种遍大明,崇祯内心的压力,又少减了一分。
现在是时候,去找农业大才——宋应星了。
召内阁和吏部尚书前来议事,如今宋应星在江西分宜县,官办县学任教谕(从八品)。
既然是有官职的,那这个人就很好找,只需要颁发圣旨就行,但还得先商量好。
内阁五人在东暖阁门口,碰到了匆匆赶来的吏部尚书,也是大感意外。
如今皇帝商量事情,好像不止找他们五人了,经常还会带上别人。
在刘宇亮、薛国观、杨嗣昌想来,皇帝这是在,分化他们的权力。
尤其是薛国观,现在内心隐隐有一种,极度不安的感觉。
六人到齐后全都躬身行礼道:“皇上,圣躬金安!”
崇祯点头道:“朕安,平身吧!王承恩赐座。”几人相继落座后。
崇祯先展开话题道:“程阁老,如今湖广等地的粮食,亩产能达到几石?”
程国祥起身躬身后答道:“陛下,历来的说法都是,湖广熟天下足。”
“因地处南方,那边水稻能种两季,亩产常年接近三石。”
“如果遇上风调雨顺,则有概率提升至三石,部分上等良田,甚至能达到四石。”
程国祥所说的湖广熟天下足,是指今湖北、湖南两地,非字面湖南广东的意思。
崇祯眯头道:“嗯!想来湖广等地的农户,对于粮食种植,定有其独到的见解。”
“朕要知道有个人,他有方法能让粮食产量翻上一翻,产量常年稳定在四石。”
“突破五石也不在话下,各位爱卿以为这样的大才,是否能调来中枢(shū)任职?”
有人会以为,这是在给宋应星贴金,但其实并不是。
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化肥的人,当然只是小规模试验。
受制于材料的影响,并不敢大范围使用。这一发明领先西方近两百年。
程国祥听后惊呼道:“陛下,果真有如此大才?臣自愿请辞户部尚书,让与其来做。”
“臣,心甘情愿做他的副手,陛下,如此人才定然不能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