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几日,便到了崇祯十二年的新年,每年的新年正月初一,是正旦朝会。
崇祯月余前便下旨,让京师周围藩王,于正月初一入宫,参加正旦朝会。
各地藩王未得旨意,是不得随意进京的。
但整顿藩王之祸,可是被写进了计划书里的,所有崇祯才会下旨,让藩王正旦觐见。
各地藩王在就藩地,可谓是无恶不作。每年领了巨额俸禄,还穷尽手段搜刮民脂民膏。
可以说百姓对藩王,那都是恨之入骨。
像崇祯十四年(1641年),李自成攻破洛阳,将福王朱常洵分尸。
但民间野史传成了,李自成将福王尸体,与鹿肉同煮做成了福禄宴,供军中将士食用。
现在摆在崇祯面前的,是《皇明祖训》这道天堑(qiàn)。
《祖训》规定藩王犯罪,不由地方官府审理,交由宗人府审理。但宗人府又形同虚设。
万历年间,福王朱常洵在河南,强占民田两万顷(200万亩)。
河南巡抚吕坤,上书弹劾福王,被万历帝以‘家务事’为由搁置。
崇祯想要动藩王,就得想个好办法,这几日想得头发一把把掉,还未考虑出用何办法。
这日,崇祯正在东?阁翻看《皇明祖训》,他想找找看能不能,用‘祖训’打败‘祖训’。
这是崇祯能想到的,最好办法了,突然!崇祯看到一排字。
‘凡宗室子弟,当体恤民艰,俭以养德,不可骄奢害民。’
崇祯猛然起身内心大笑,终于找到了,这条正是记录在《皇明祖训?持守篇》里。
要得就是这个,要没有这条,还真不好处理。
崇祯对王承恩道:“传旨礼部,将《祖训》里,‘恤民’‘节俭’,诸条摘录成册。”
“誊抄百份,送来东暖阁。”王承恩下去执行。
在此之前尚且,需要一个诱发契机,这最好的诱发契机便是镜子,如今还剩余四面。
藩王们应该到京师了,藩王在京师是没王府的,都住十王府里(东安门外王府井一带)。
这是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十五年下旨敕(chì)建,传供奉旨进京藩王居住。
镜子的二次拍卖,就是崇祯下的诱饵,当然崇祯的胃口,可不仅是藩王买镜子这点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