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高阳之战中(一)

第二天卯时三刻,天光刚刚放亮。

鞑子的营寨,便响起了号角,那低沉的呜呜声。

点卯过后,全军开始集结,大战一触即发!

双方的距离并不远,远处的号角声传到高阳城。

城墙这边,开始了战前准备,弓箭、金汁、火油、火药、实心炮弹都在开始准备……

只是今天的城墙外,一百五十米有几处桌面般,大小的火油痕迹。

这在战场上来说,一般是很容易被忽略的,毕竟这么小的一摊火油,又烧不死人。

正如崇祯所料定的一样,鞑子并未对那几滩火油,有过多的疑问。

鞑子大军停在了,离城墙五百米处,这距离相对来说会安全很多。

城墙上发射红夷大炮时,是能看到火绳燃烧时,产生的烟雾的。

老鞑子在红夷大炮上吃过大亏,所以他们站位,是比较分散的。

早期时一炮下去,能炸死一两百鞑子,现在一炮下去能炸到十个,都算是烧高香了。

多尔衮、岳托此时意气风发,想着今日,必能拿下这小小的高阳城。

鞑子的汉人签军和汉八旗,蒙八旗开始做着战前准备。

昨晚由军中汉人工匠,临时赶制的投石车,也开始在组装。

此时的鞑子,并不像后世的电视剧那样,战争一开打首先就用炮轰。

虽然他们在1633年,就已经获得了火炮。

此时的大明朝廷,还是对铁、铜等金属,有着极其严格的管控。

尽管鞑子从朝鲜,劫掠过来了铁资源,但奈何根本就不太够用。

各方面都要用到铁,比如盔甲、箭头、刀、剑、枪头等等。

加上他们是靠毁坏,长城边墙入关劫掠的,更加不可能携带,动辄一千多斤的火炮。

这边投石车抵近了,城墙三百米处方才停下,那为何是三百米?

那是为了躲在守城方的,弓箭射程之外。并不是投石机怕火箭,也不是怕红夷大炮。

主要是怕守城方弓箭手,对己方操作投石机的,士兵造成伤害。

要知道投石机,相当于现代战争中的炮兵。

没有哪个傻乎乎的将领,会把炮兵,放在步兵的有效射程之内的。

由于高阳城地处华北平原,且无大型山石,只做了些轻型投石机。

投掷了一些诸如,缴获而来的火油罐、房屋上拆下来的,小型石块等。

高阳城城墙这边,红夷大炮也填充好了,下面的鞑子还在组装投石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