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山的洞府深处,赵康盘膝而坐,周身萦绕着淡淡的紫气。这些紫气并非天地间的寻常灵气,而是从传国玉玺中逸散出的龙气精华,带着一股堂皇正大的威严,缓缓渗入他的四肢百骸。
纳虚葫悬浮在他面前,葫身那道主裂痕已愈合近半。原本狰狞的裂口此刻如同被细腻的金膏填补,边缘处流转着金紫交织的光泽,每一次呼吸般的律动,都能牵引着周围的紫气汇入其中。
“阴阳相济,果然玄妙。”赵康感受着葫芦内部的变化,心中暗叹。传国玉玺的龙气看似阳刚霸道,内里却藏着阴柔的生机,恰如天地间的阴阳二气,相互依存,相互转化。这种平衡的能量,对修复葫芦本体而言,远比单纯的阳刚或阴柔之力更有效用。
更让他惊喜的是,随着葫芦的逐步修复,那项“吞天噬地”的本能也渐渐恢复。虽不及巅峰时那般能吞噬天地,但在吸收灵气时,效率已远超从前。
每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刺破云层,赵康便会运转葫芦本能,对着东方吞吐紫气。只见天际的朝霞仿佛被无形的力量牵引,化作一道道紫色的气流,如瀑布般涌入他的体内,再经长生诀转化,一部分滋养肉身,一部分汇入葫芦。短短半个时辰,便能吸纳相当于寻常武者数月苦修的灵气,速度之快,堪称恐怖。
“这般修炼,倒真有几分鲲鹏吞天的意境了。”赵康伸了个懒腰,周身的紫气如潮水般退去,露出他越发凝实的躯体。经过紫气与长生真气的双重淬炼,他的皮肤已泛起淡淡的玉色,举手投足间,都带着一股与天地共鸣的韵律。
洞府的石桌上,放着一本蓝皮线装书,封面上写着“慈航剑典”四个古雅的篆字。这是他从地榻峰顺手带出来的,原本藏在慈航静斋的藏经阁深处,用紫檀木盒封存,显然是镇派之宝。
赵康拿起剑典,指尖拂过泛黄的纸页。书页上的字迹娟秀,却透着一股凛然的禅意,记载的正是慈航静斋的核心武学。他细细翻阅,越看越是心惊——这剑典的修炼法门,竟与传闻中的道心种魔大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道心种魔大法以“魔种”为基,引动人心深处的欲望与执念,以杀证道,霸道诡谲;而慈航剑典则以“仙种”为根,讲究净化心神,摒弃杂念,以慈悲为怀,看似温和,却暗藏着不容置疑的决绝。
“果然是一体两面。”赵康合上剑典,眼中闪过一丝明悟。传闻慈航剑典源自魔门的《随想录》,看来并非空穴来风。两者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一个修魔,一个修仙,却共用着同一套核心法理——以精神力为引,撬动天地能量,重塑自身。
这一发现让他对道心种魔大法的理解更深了一层。或许,所谓的“种魔”,并非是引入外在的魔物,而是将自身的执念、欲望凝聚成“种”,再以特殊的法门催生出强大的精神力。而慈航剑典的“仙种”,则是凝聚慈悲、空灵等正面情绪,殊途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