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外的造船厂,叮叮当当的敲打声日夜不息。数十艘新造的战船正顺着滑道入水,船头的火炮口径比“蛟龙舰”更大,船身覆盖的铁甲在阳光下泛着冷光——这是赵康下令组建的“海军”,不再局限于长江水道,而是要驶向更广阔的海域。
“将军,‘镇海号’主炮试射成功!”张匠头浑身是汗,脸上却堆着兴奋的笑,“三里外的礁石被轰得粉碎,这威力,比陆军的火炮强十倍!”
赵康站在码头,望着那艘旗舰“镇海号”,舰身长达十丈,桅杆上悬挂着新制的“秦”字大旗——自周芷若怀孕后,他便依循古法,在江南士族的拥戴下称“秦王”,取“秦扫六合”之意,既显雄心,也借商鞅耕战体系的余威凝聚人心。
“很好。”赵康点头,“让海军统领林啸做好准备,三日后拔锚,目标安南。”
安南,也就是后世的越南北部,自古便是中原王朝的藩属,如今虽名义上臣服元廷,实则割据自立。那里气候湿热,粮食一年三熟,是绝佳的粮仓;更重要的是,沿海多良港,控制了安南,便能打通通往南海的航道。
林啸是福建渔民出身,水性极佳,被赵康提拔为海军统领后,整日泡在船上,对海战的门道摸得一清二楚:“秦王放心,属下已探好航道,安南沿海的守军战力薄弱,咱们的‘镇海号’一到,保管他们望风而降!”
赵康拍了拍他的肩膀:“记住,拿下安南后,只清算当地的世袭贵族,百姓照常安居,土地按耕战律分配。粮食优先运回江南,支援北伐。”
“属下明白!”
海军出发那日,南京城万人空巷。百姓们挤在码头,看着数十艘战船扬帆起航,“秦”字大旗在海风中招展,火炮偶尔鸣放礼炮,震得海水都在颤抖。周芷若站在城楼,扶着微微隆起的小腹,望着远去的舰影,眼中满是憧憬。
“等他们回来,就能带回安南的新米了。”她轻声道,身旁的侍女笑着附和:“听说安南的稻米一年能收三季,到时候百姓们就再也不愁吃的了。”
赵康从身后拥住她,下巴抵在她发顶:“不止是稻米。南海的珍珠、香料、木材,都会顺着航道运回江南,到时候,咱们的军械坊能造更多火炮,骑兵营能养更多战马。”
他的目光掠过城下的江南士族——这些人曾对他的“酷法”颇有微词,可自从他称“秦王”、周芷若怀孕的消息传开后,态度便一百八十度转弯,纷纷送来贺礼,甚至主动捐出家产支持海军。
“有了继承人,他们便觉得这江山稳了。”赵康低声笑道,“这群士族,看似讲究礼法,实则最看重‘传承’二字。”
周芷若转过身,指尖轻轻划过他的眉骨:“那你呢?是为了凝聚人心,还是真的想要这天下?”
赵康握住她的手,贴在自己心口:“起初,是为了活下去;后来,是为了守住四川;现在……”他看向远处的农田,金色的稻浪翻滚,“是想让这些百姓,世世代代都能吃饱饭,不再受战乱之苦。”
周芷若笑了,眼中闪着泪光:“我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