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专家,多多的专家,我的,都是我的

这几人擅长研究金属与非金属材料的材料强度和耐久性,以及热处理工艺。

有了他们的加入,除了能有效提升火箭炮的整体性能,还可以尝试优化一下子弹生产工艺。

在以十万为单位的生产线上,哪怕优化5%,这也是相当可观的数量。

最后几个位置给了化学与爆炸物专家,他们研究并开发高性能炸药的同时,还需要琢磨火箭推进剂的改良。

不是火箭弹,是那个能飞上大气层的火箭。

第二赛季末期,小胡子可是有了嗷嗷叫的大火箭,就是用途有些受眼光限制,他可不会。

要是真能根据他的思路,研制出跨时代嗷嗷叫的大火箭,这将改写第二赛季的进程!

不过他们还有一个重要任务,那就是着手优化子弹发射药以及底火,要向正规化系统化看齐。

十几名火炮还有火箭炮专家,在张振华的大雕像前侃侃而谈,彼此都是一个时代的人,就算没有见过,听也听过,学术圈并不大。

几人分享张振华布置的任务,不由得摇了摇头,感叹技术进步太快,他们要学的还很多。

不过只是要求他们半年内,仿制出107火箭炮以及107火箭弹,有点太小看专家的含金量了吧。

只要设备还有材料跟得上,在规定时间内,他们甚至能多出一个月来调试装备。

更别提设计出拖拽式、牵引式这几种形式的火箭炮了,都是小儿科。

刚才提到的107火箭炮图纸只是小菜一碟,真正的硬菜是堆起来一米多高的运-5运输机图纸。

这是一款双翼轻型多用途运输机,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他给了这批数量最多的专家半年时间,但是数量没有要求死,半年内能看到试验机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