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扶苏被噎得说不出话,他自幼接受儒家教育,何曾被人如此直白地指责为“迂腐”?
顾念一趁胜追击,语气放缓,却更显犀利:“殿下,治国如烹小鲜,需兼容并包,唯才是举。若只因性别便将一半人口的才智拒之门外,岂不是自断臂膀?殿下熟读史书,当知一国兴衰,关键在于能否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拘泥于性别之见,而忽视真正的人才与实效,岂是明君所为?岂是强国之道?”
她最后这句话,隐隐将扶苏的论点与“不明”、“弱国”联系了起来,分量极重。
扶苏张了张嘴,还想反驳,却发现自己的论据在对方层层递进的实用主义攻击下,显得如此苍白无力。他引以为傲的经典教条,在“造纸术”、“增产粮”这些实实在在的功绩面前,变得不堪一击。他最终只能有些狼狈地低下头,闷声道:“……顾丞巧言善辩,苏……一时难以驳斥。但……但女子为官,终究……于礼不合。苏……会拭目以待,看顾丞所行之事,是否真如所言,能利国利民!”
这话已然是退让和妥协了,虽然还带着最后的倔强。
一场精彩的辩论,以顾念一的全面胜利而告终。朝堂之上,鸦雀无声,众臣皆被这位女官的口才和胆识所震撼。
而高坐御座的嬴政,将整个过程尽收眼底。他看到扶苏在辩论中的窘迫、固执,以及最后的无力退让,也看到了顾念一的机敏、犀利和那种超越时代的务实精神。
一个大胆的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嬴政的脑海!
扶苏缺的是什么?正是这种跳出书本教条、直面现实问题的魄力和思维方式!他太过仁弱,太过拘泥礼法,缺乏为君者应有的变通和决断。而眼前这个顾念一,虽然言行时常出格,但她的见识、她的胆量、她那种一切以实效为准的作风,不正是对扶苏最好的补充和冲击吗?
何不……就让扶苏跟在她身边?
让这位长公子亲眼看看,他所质疑的“奇技淫巧”是如何利国利民的;亲耳听听,这个“不合礼法”的女子是如何思考和处理政务的;亲身感受一下,那种不拘一格、务实高效的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