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番话,既抬出了嬴政,又点明了学院的宏大目标,让在场诸子都不得不慎重考虑。
吕雉适时地开口,声音清晰平和:
“诸位先生,顾大人之意,是希望诸位能先搁置争议,共同拟定一个各科教材的编撰大纲与体例。譬如,蒙学部分需涵盖哪些?各科学院核心教材需涉及哪些领域?图示、注解如何规范?唯有先立下框架,后续编撰方能有序进行。”
顾念一投给吕雉一个赞赏的眼神。【吕姐姐真是我的最佳捧哏!】
接下来的讨论,虽然依旧有争论,但总算回到了相对理性的轨道上。开始具体商讨蒙学识字该用哪些字,算术教到什么程度,各科教材的章节大致如何安排……
顾念一长长舒了口气,死人微活的感觉。
她看着棚内虽然依旧争执但总算开始着手具体事务的百家学者,又看了看身边从容记录、偶尔补充的吕雉,心中感慨:【教材这事儿,任重道远啊……】
大棚子里的“分科编撰”方针,看起来像是解决了问题。
但各家学派只是在表面上接受了这个框架,一涉及到具体内容,那真是寸土不让,锱铢必较。
儒家呢觉着法家编的律法案例太过严苛,缺乏仁爱教化,而法家又觉得儒家选的经典篇章迂腐空洞,无益于实务。
墨家嫌弃农家的图纸画得不够精准,说白了就是觉着不好看,农家反过来还嫌弃墨家搞的那些器械原理太过深奥,一点都不接地气。
道家与名家暂且不说,阴阳家那简直就是想把自己的理论塞进每一本书里……
大家的表面和谐最终因为蒙学教材中该不该收录、以及如何收录《诗经》里的“国风”篇目而撕开了。
儒家认为“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是陶冶性情、了解民风的重要读物,而法家和一些较为保守的博士则认为其中部分篇章“郑卫之音,淫靡不堪”,容易蛊惑人心,败坏风气,坚决要求删除或大量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