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特蒙德,“Gegenpressing”不仅仅是一个战术指令,它是一种融入血液的本能,一种近乎偏执的信仰。
李昊凭借着一股“疯狗般”的奔跑和执行力,初步赢得了里肯教练的容忍,甚至是一丝微不可查的认可。
但他清楚,这远远不够。
想要在这支纪律严明的青年军中真正立足,他需要证明自己不仅仅是战术板上的一个执行单元,更是一个能理解并创造比赛的球员。
他开始更加细致地观察。
他的目光不再仅仅局限于U19的训练场。
每当一线队在相邻场地训练时,他总会放慢脚步,或是在加练结束后默默坐在场边,目光紧紧追随着那些一线队球星们的身影。
他观察马尔科-罗伊斯,看他如何在高速奔袭中始终保持对球门的威胁,看他鬼魅的无球跑动和切入肋部的时机选择。
他观察罗伯特-莱万多夫斯基,看他如何用身体扛住后卫完成做球,看他如何在禁区内用最简洁高效的方式捕捉稍纵即逝的机会。
他更专注地观察马里奥-格策,这个与他年龄相仿却已名震德甲的天才。
格策在狭小空间内的摆脱、那种举重若轻的一脚出球、以及那种仿佛与生俱来的比赛阅读能力,都让李昊感到震撼。
他像一块贪婪的海绵,吸收着一切。
训练结束后,他会在空荡的场地里,一遍遍模仿着看到的动作,尝试着理解背后的思路。
“他在学你。”
一天训练后,助理教练笑着对里肯说,朝场边努了努嘴。
李昊正对着墙壁练习快速的一脚出球,试图模仿格策那种毫不拖泥带水的节奏。
里肯抱着胳膊,面无表情:
“光模仿没用。他需要理解为什么那么做。德国的足球是建立在思考和纪律之上的,不仅仅是技巧。”
机会很快到来。
一次一线队的队内分组对抗,因为几名球员被抽调参加国家队比赛,人数不足。
教练组决定从U19抽调几人凑数。
当体能教练喊出“李,过来”的时候,李昊的心跳猛地加速。
他跑进那片更高规格的训练场,脚下的草皮似乎都更柔软一些。
克洛普就站在场边,戴着标志性的棒球帽,双手插在口袋里,大声吼叫着,气氛远比青年队紧张和激烈。
胡梅尔斯、苏博蒂奇、斯文-本德、凯尔……这些往常只能在电视里看到的球星,此刻就站在他身边,呼吸可闻。
李昊被分到了替补一方,任务是扮演“搅局者”。
对抗开始。
强度瞬间提升到另一个层级。
传接球速度更快,身体对抗更凶猛,逼抢更具压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