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风雨欲来

一辆辆墨绿色的导弹发射车缓缓驶出隐蔽所,在预设阵地间进行机动转移。

电脑屏幕上,模拟打击的程序不断运行,目标参数从冲绳的太约空军基地,到棒岛的港口设施。

再到南海可能出现的敌对舰队,甚至……包括了使用战术核武器对特定坚固目标进行“外科手术式”清除的骇人想定。

虽然仅仅是模拟,但那冰冷的数据和决绝的程序,无不昭示着这支战略力量已箭在弦上。

航空兵部队的训练强度更是达到了顶峰。

歼-20机群利用其隐身优势,频繁模拟穿透敌方防空网,对高价值目标进行精确斩首。

歼-16机群则挂载着密密麻麻的实弹,空对空导弹、反辐射导弹、精确制导炸弹,进行大规模对空、对海、对地攻击演练。

巨大的爆炸声在偏远靶场此起彼伏。

最引人注目的是轰-6K机群,它们翼下挂载的长剑-20巡航导弹和鹰击-12超音速反舰导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其射程足以覆盖整个南海乃至更遥远的战略通道,每一次挂弹起飞,都是对潜在对手的一次无声警告。

在两栖作战领域,琼州某戒备森严的海滩和港口,两栖合成旅正在进行最后阶段的冲刺演练。

05式两栖突击车、726型气垫登陆艇如同奔腾的海兽,反复冲击着滩头,身着作训迷彩的海军陆战队士兵,迅猛抢滩,建立登陆场,向纵深发起攻击。

他们的训练科目细致到如何快速清除滩头障碍、如何抢占港口吊机、如何巩固登陆场并接应后续部队。

而在更广阔的层面上,来自不同背景的精锐小分队,正以惊人的效率向指定区域秘密集结。

数个空中突击旅的侦察分队,利用直升机进行远程蛙跳,勘察可能的机降场地。

内卫部队最顶尖的反恐特战大队,则被集中起来,作为总预备队和战略反击的尖刀,部署在根据地的核心区域。

确保大后方的绝对安全与稳定,同时具备在关键时刻投送到任何方向的能力。

而狮城,这座繁华依旧的“中立”之城,在不知不觉中,已被无数双来自暗处的眼睛盯上。

通过精心策划的偷渡线路,一批批伪装成木材、橡胶或冷冻海鲜的货柜,被悄悄运抵狮城的私人码头或混乱的仓库区。

集装箱内,是拆卸状态的狙击步枪、微声冲锋枪、高爆炸药、单兵通讯器材以及足够的弹药。

与此同时,更多身份各异的“旅客”涌入狮城:有拿着伪造南洋商会文件的“商务代表”,有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专家学者”。

有寻求合作的“人道主义援助工作者”,甚至还有在码头找活的“短期劳工”。

他们来自不同地方,口音各异,却都带着同样的冷静眼神和隐藏在平凡外表下的致命技能。

他们是国家安全局派出的第二批、第三批潜伏人员,与先前抵达的“沉睡者”汇合,像水银泻地般融入狮城的各个角落。

尤其聚焦于港口、通讯中心、发电厂、水库以及太约东南亚司令部周边。

他们绘制详细的地图,记录巡逻队的换岗时间,测试通讯节点的安保强度,悄无声息地将一颗颗致命的“钉子”,楔入了这座城市的命脉之中。

如此大规模、全方位的军事调动,不可能完全瞒过太约的侦察卫星和情报网络。

太约方面很快察觉到了异常,并通过外交渠道,向“汪剑锋”发出了措辞严厉的质询。

面对太约的质疑,汪剑锋再次展现了他卓越的“表演”才华。

在加密通讯中,他的语气充满了“无奈”和“诚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