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娜的手刚捏住那根细小的电机轴,陈浩就一把拍在她肩膀上。
“先吃饭。”
她抬头,眼部指示灯闪了一下,没动也没说话。
“你再蹲下去,屁股要贴地了。”陈浩把空盘子往旁边一放,“孩子明天还能找你做机器人,但饭凉了可没法重热。”
苏珊走过来,手里还拿着那几件手工艺品。“美食区那边刚开张,我看有几张小桌子还没人坐。”
卡尔站在原地,目光仍盯着远处科技展区的主机方向。他手里温度计的读数稳定,但眉头一直没松开。
“走吧。”苏珊轻轻推了他一下,“你总不能一边看机器一边吃饭,又不是长了三只手。”
卡尔迟疑两秒,点了下头。
四人穿过人群,香气越来越浓。烤肉的油滴落在加热板上的噼啪声,炖锅咕嘟冒泡的声音,还有人笑着喊“加辣”的声音混在一起。一个摊位前飘出焦糖味,另一个冒着咸香的汤气。
角落里有张圆桌,周围没几个人。椅子歪着,桌上还有前一批客人留下的油渍和碎屑。
“我来擦。”苏珊从包里掏出一块布,抹了两下桌面。
卡尔把椅子摆正,动作利落。陈浩直接一屁股坐下,伸了个懒腰。
“总算有个落脚地。”他说。
娜娜最后一个坐下,工具包放在脚边。她的手指还在微微动,像是刚才组装的动作没完全停下来。
“你现在满脑子是不是电路图?”陈浩笑。
“我在计算电机扭矩与微型关节的匹配度。”她说,“但也可以切换到其他模式。”
“那就切到‘吃货模式’。”陈浩招手叫来一个服务员,“来四份特色拼盘,再来点喝的,解腻的那种。”
菜单是手写的,纸都皱了。上面画了几道菜的样子,名字也起得花里胡哨:“星尘卷”“地核烧”“云雾冻”。
“这些名儿是谁起的?”陈浩念完直摇头,“跟考试时瞎编答案一样。”
“命名者希望增加神秘感。”娜娜说,“数据显示,名字越奇怪,点单率越高百分之十二。”
“所以大家是冲名字吃的?”苏珊笑了,“那咱们基地以后发公告都改成‘暗夜指令:请于黎明前完成灌溉’算了。”
“我觉得能行。”陈浩点头,“听着就紧迫。”
拼盘很快端上来,颜色丰富。金黄的饼块,深紫的条状物,半透明的凝胶,还有一小撮绿色粉末撒在上面。
“这绿的是啥?”陈浩用筷子戳了戳。
“星苔粉。”娜娜看了一眼,“生长在北面岩壁背光处,富含微量元素,常用于补充矿物质。”
“听着像药。”陈浩夹了一点尝,“咦,还挺香。”
“经过发酵处理,去除了苦味。”娜娜说,“最早是应急口粮,后来有人发现配饼吃不错,就成了调料。”
“逆境出美食啊。”苏珊夹起一块“星尘卷”,外皮酥脆,咬开里面是丝状纤维,“这个呢?”
“星纹薯制成的酥皮。”娜娜回答,“原生种只能在石缝里活,产量极低。第三次改良后成了主粮替代品,现在做成点心,象征基地从挣扎到稳定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