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5章 训练方法的优化探讨

他切换界面,调出一份表格:“这是我整理的过去三年冠军队伍的训练负荷对比。我们的操作失误率比他们低12%,但应急响应平均慢0.8秒。这不是技术问题,是训练密度不够。”

小舟盯着图表:“所以你是说,我们还不够拼?”

“拼不是目的。”沈逸说,“目的是让正确的选择变成本能。你现在冲进去靠的是感觉,但如果这种感觉能被拆解成步骤,就能重复,能传递,能在任何情况下用出来。”

林悦慢慢点头:“就像把直觉变成公式?”

“差不多。”沈逸说,“所以我打算实行双轨训练。白天进行结构化对抗,严格按照设定场景执行;晚上开放自由组队实战,不限制打法,保留发挥空间。”

小舟想了想:“那晚上能不能让我带队一次?我想试试自己的节奏。”

“可以。”沈逸在任务栏加上一条备注,“另外,我会开启成长积分榜。每次模拟结束后,系统会根据决策质量、协同效率、资源利用率打出综合评分。分数公开,每周排名。”

林悦笑了下:“这不就成了比赛?”

“本来就是。”沈逸说,“真正的比赛从来不止一场。谁能稳定输出高水平表现,谁才有资格站上赛场。”

小舟伸了个懒腰:“行吧,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不过先说好,我要是得分垫底,可不背锅。”

“没人让你一个人扛。”沈逸看向星语,“但她得先把数据补齐。”

星语开口:“目前可用的比赛录像只有五场,其中三场是公开赛。他们的核心战术可能藏在未登记的内部测试里。现有资料不足以支撑精准建模。”

沈逸早有准备。他启动潜力挖掘预警功能,在输入框键入“铁幕+近期活动”。几秒后,界面弹出三条异常登录记录,以及一场未标注参赛队伍的测试赛日志。

“找到了。”他说,“这场测试赛用了隐藏服务器,参赛IP经过伪装,但登录时间集中在凌晨两点到三点之间,且连续三天出现相同设备指纹。”

林悦凑近看:“你能确定是他们?”

“不能百分百。”沈逸说,“但使用同一套加密协议的队伍不超过五支,而其他四支最近没有高强度训练迹象。概率最大就是铁幕。”

小舟问:“接下来怎么办?总不能直接杀进去吧?”